扶贫扶到心坎里
发稿时间:2017-02-16 09:08:07 来源: 农民日报
安居梦实现后,是更需深谋远虑的产业脱贫梦。怀化市扶贫办主任谌孙武告诉记者,产业扶贫中最担心的是,部分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重产业规划布局、轻辐射带动,重争资金扶持、轻农户受益,致使许多贫困户不能分享产业扶贫成果。
靖州是怀化境内的全国特色产业县,其盛产的杨梅素有“江南第一梅”之称。“杨梅是好,却因交通运输不便、生产加工又跟不上,往年总有1/3烂在地里、1/3烂在路上。”坳上镇响水村党支部书记周宗平说。
为了挖掘杨梅增收的潜力,靖州拓展杨梅加工产业链。在县扶贫办的牵线下,当地能人陈万能与10个贫困村签订协议,按照“四跟四走”的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劳力入股企业,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并按保底价收购,贫困户、企业、村集体分别按照65%、25%和10%的比例进行效益分成。
“点子对了路,老百姓就跟你走。”陈万能说,随着杨梅酒的销路打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基地规模从最初的2500亩扩建到6500亩,公司还将新增生产线,酿杨梅酒、制杨梅干、加工杨梅罐头,把每一颗杨梅都“吃干榨净”。
改变的不仅是村庄的面貌,还有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今年59岁的吴永衔因病致贫。2014年,在陈万能的带动下,他成立了梅庄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2200亩杨梅,并在林区立体养殖,一年收入30余万元。短短两年多,吴永衔就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92户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2016年,诸葛村实现整体脱贫。
“政府搭台子,擦亮‘靖州杨梅’品牌;致富能手想法子,改进品种、延伸产业链条;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好项目与贫困群众‘结对子’,让贫困户真正成为受益主体。”靖州县委书记张远松表示。
带着信心扶贫,以脱贫为目标,以质量为保证,脱贫效果不仅要鼓起腰包而且要真暖心舒,做到真脱贫,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扶贫干部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干事的。”夏歧辉坦言,刚刚驻村的时候,村民的眼光里既有期盼,又有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