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到心坎里
发稿时间:2017-02-16 09:08:07 来源: 农民日报
菖蒲村是洪江管理区最偏远的村,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进行电网改造的村。一到刮风下雨就停电,群众心里难免有牢骚,对省里派下来的扶贫干部也不抱多大希望。
“要‘点亮’村民的信心和希望,让村民也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夏歧辉暗下决心,将扶贫第一年规划为“基础设施建设年”。
无数次地往外找项目、筹资金,一年的时间,扶贫工作队不仅将村民最为迫切的水、路、电、房等多年的难题全部解决,还为全村各家各户全部接入有线电视和网络光纤,成为全省184个省级扶贫点中唯一一个率先实现信息化的贫困村。
一件又一件民心工程,让村民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温暖和舒心,贫困群众对脱贫越来越有信心。
2016年,是扶贫工作队3年帮扶规划中的“产业发展年”。工作队引进了生态黑猪养殖项目,全村53户207位贫困群众通过小额信贷和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参与。“第一年就见了成效。年前第一批100余头猪出栏,价格比普通肉猪高出四成。”村党支部书记王名进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村民得到了好消息:包括菖蒲村在内的洪江管理区的所有贫困村通过验收,实现整体脱贫。洪江管理区和武陵源区将在湖南省率先整体摘帽,让全省更多的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
“然而,脱贫攻坚如同负重登山,越往上爬难度越大。”湖南省扶贫办副主任黎仁寅说,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齐心协力啃掉“硬骨头”。
我国农业户口残疾人中,贫困人口所占比例接近一半,这些人群一直是扶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然而,在宜章县,该县好人协会会长谢运良却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尊严地脱贫。
14年前,笆篱镇自生村的谢建友右手受伤,只留下一根大拇指。当时的他经历了人生最黯淡的时期。2008年,谢运良找到他,将其招聘到百捷利包装印刷公司工作,还给他当起了“红娘”,撮合了他和因病致哑的女员工周满玉。
公司的关爱让这对夫妇更懂得感恩。谢建友虽然右手残疾,但眼明心细,善于钻研,新机械一学就会,岗位上的设备全部会修,一人能顶两人用。周满玉虽然不说话,但手脚麻利,分拣旧报纸比谁都快。
付出总有回报,谢建友夫妻俩每月工资7000多元。除了劳动收入外,夫妻俩分别获得5万元小额信贷参股公司经营,每人每年分得5000元红利。
截至目前,谢运良主动承担起全县1382位贫困残疾人的脱贫任务,经过一二期的帮扶,已有477人脱贫。其中有不少人从企业的务工人员成为持有股权的企业主人,再发展成自主创业的主人。
“他们不是累赘,是宝贝!”谢运良如此评价残疾贫困的兄弟姐妹。记者采访离开时,谢建友竖起右手仅存的大拇指说:“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手势。我要为自己和工友点赞,更要为好人谢大哥点赞,是他让我们挺起腰杆脱贫。”而他不会说话的妻子,一直在他身边,笑容可掬。
正是爱与被爱、他助与自助、信任与被信任,脱贫攻坚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正如同周满玉的笑容,温暖到每一个人的心窝里。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获得感。(肖坤林 记者 张振中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