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外迁贫困村村民心事:外迁后老宅田地如何处置?

发稿时间:2017-05-08 09:38:11 来源: 新华社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和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政策实施,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群众外迁力度较大,并呈增多趋势。如何开发利用好外迁村,是基层面临的新课题。

  记者近日到广西三个外迁贫困村采访,了解相关情况。

  留着老宅 守住乡愁

  在马山县古零镇里民村弄偶屯,记者看到,多数房屋闲置着,有的出现坍塌。村委会主任覃芝江说,弄偶屯有33户,只剩下6户没搬走。“屯里耕地少,且属于易涝地带,靠种地很难脱贫。近年,一些群众陆续外迁,搬出去的群众大部分在县城买了房。”

  尽管大部分村民已外迁,但弄偶屯的田地并未闲置。仍在屯里生活的唐育新说,一些外迁户将田地留给亲属耕种,但房子大多空着,“今后攒够了钱,我也想搬到县城去。”

  村民陆忠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孩子和老人已搬过去,目前他和妻子留在屯里养牛,“再过几年,等孩子大学毕业,生活上没有压力了,我们也搬过去。”

  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戈贤村地处三县交界处,全村285户有70多户外迁。

  教师陈良勇在戈贤小学工作多年。“以前最多时在校生有500多人,现在只有10名学生了。”他认为,造成学生数量锐减的一大原因是一些家庭外迁。

  有的外迁群众不舍故土,兼顾起老家的田地。可爱村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在政府帮助下,2014年全村整体搬迁。“虽然已搬出去了,但我和老伴差不多每天都回来搞种养。”村民莫建生说,天气不太好或者农活多的时候,他和老伴还会住在老宅。

  在一些村民看来,留住老宅意味着守住乡愁。

  “老家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有老屋在,我们心里才踏实。”可爱村村委会主任韦良原说,逢年过节大家习惯回老家看看,也让子孙后代知道根在哪里。

  利用房屋田地 发展特色产业

  搬迁后,如何处理留下的老宅和田地?村民普遍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

  戈贤村村民王世学和王仕卫都已搬到县城,由于长期不住人,他们的老宅被村民用来养牛。

  巴马当地火热的旅游业给老宅利用带来契机。戈贤村村委会主任张锦友说,最近县旅游部门专门来村里做调研,认为可将村里部分老宅租下来重新装修,用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宿客栈,租给游客,王世学和王仕卫的老宅因保留完好,已被旅游部门相中。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