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从小麦收成看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稿时间:2017-06-12 09:18:00 来源: 安徽日报

  “这是个积极的趋势,显示我省种植业布局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既保粮食生产又促农民增收

  农历五月,小麦大熟。

  去年秋种,我省一些地方小麦播种减少,引起人们担忧:调结构会不会把粮食生产“调下去”?

  6月1日记者来到灵璧县。这是个传统麦区,沿途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一些沟渠两侧也种得满满当当。灵璧县植保站副站长任新松介绍,今年小麦种植面积与往年相当。

  在禅堂乡禅堂村,诚能达农业合作社董事长朱新朋正忙着收割。 “种了130多亩,还为周边农户代种1000亩。 ”朱新朋说,从禅堂乡看,小麦面积是稳定的。

  宿州市埇桥区也是小麦主产区,今年小麦面积220万亩,与去年持平。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清武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自家农场的小麦一直稳定在2000亩。 ”

  同样,记者在阜阳、亳州等小麦主产区走访了解到,与常年相比今年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一些县乡甚至增加。

  不过,从合肥往南进入稻茬麦产区,情况恰恰相反,种粮效益的下滑让不少农户改种了。

  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介绍,庐江小麦面积2013年达到最高峰,约为45万亩。随后不断减少,到去年秋种只有20万亩。

  农民为啥不种麦子了?“庐江是水稻优势产区,不太适宜种小麦,产量、品质都不高,销售难。 ”邓本宜说。“前一季小麦差不多每亩亏一两百元。”6月6日,安徽春生农业公司总经理王尚中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秋种,春生公司的小麦种植从前一年10000亩陡降到3000亩。

  凤台、六安等稻茬麦区情况也基本如此。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介绍,2016年秋种全省小麦3629万亩,比2015年减少41.3万亩。减少的面积主要在非优势产区,主产区则保持稳定。

  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这是个积极的趋势,显示我省种植业整体布局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 ”朱永东认为,前些年受国家政策刺激,麦子效益好,一些非优势地区面积增加快。在粮食结构性过剩的新形势下,比较效益低的劣势尽显无余。

  据邓本宜介绍,庐江县今年小麦亩产约270公斤,与2015年、2016年的亩产200公斤比起来算是好收成。但与小麦主产区相比,效益非常低。在皖北,小麦亩产基本过千斤,亩均纯效益大部分在500元以上。

  调结构,但不能威胁粮食产能。中央强调,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这条底线。面积减少了,粮食供给能保障吗?

  据省农委分析,今年夏粮单产预计超过380公斤,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在稻茬麦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预计与去年基本持平,真正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去年秋种我省抓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加强科学施肥、防病治虫等田间管理,是单产提升的关键。 ”朱永东说,事实表明,农业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不矛盾。

  让优势产区种优势作物,才能提高效益。朱永东表示,我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将粮食生产的扶持资源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促进农业生产力在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既保粮食生产又保农民增收,种粮效益稳中有升”。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