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漏斗区的节水小麦丰收啦

发稿时间:2017-06-26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者按:水是农业的命脉,而河北却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作为小麦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责任重大;作为严重缺水地区,遏制地下水超采刻不容缓。如何解决两难困境?衡水漏斗区的小麦种植为之做出了有益探索。

  “截至6月15日,我市小麦收获351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北部深州、武强、饶阳、安平等县市因地理因素成熟略晚,已收获六成以上,其他地方夏收基本完成或正在扫尾。”河北省衡水市农牧局土肥站副站长孙国龙20日对记者说。

  据衡水市农牧局调查,今年该市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均比上年增加,千粒重略低于去年好于常年,小麦平均亩产略高于去年。

  由于历史原因,衡水地下水多年超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每年地面平均沉降5厘米,3%~5%的机井报废。2014年,衡水被国家确定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与此同时,衡水又是全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缺水地区如何种小麦?

  小麦稳产前提下,农业用水有望减少超2亿立方米

  衡水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种植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近80%。为此,该市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实施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不仅能实现小麦稳产,还可使小麦由浇三水减少到浇一水。

  在河北省农业厅和财政厅支持下,衡水市枣强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已进行小麦节水多抗综合试验三年,目的是培育出节肥、节水、节种和防虫、防病、防倒的小麦新品种和技术。枣强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孙良忠介绍,目前该县30万亩小麦已经受益,小麦播种量从35斤~40斤减至28斤~30斤,浇三水改成两水,春季追肥减少二三十斤化肥用量。在小麦稳产的前提下,一亩地农民减少投入近90元。条件成熟后,此技术将向全市推广。

  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构建适水发展的种植体系,该市在重点抓好3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保证粮食产量35亿公斤的基础上,适度调减小麦、玉米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种植协调发展,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依靠政策扶持引导和典型示范带动,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区域,鼓励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以衡水湖周边地区为重点,实施还林还湿。同时开展耕地休耕试点,推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引导农业生产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涵养型转变。“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全市有望每年减少农业用水2亿立方米以上。”孙国龙说。

  抗旱品种配良法,收入多了投入反而少了

  “俺们村今年种的全都是‘衡新系观35’,平均亩产高达1200斤。”衡水市护驾迟镇前营村党支部书记曹立增说,“这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节水高产、早熟、抗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叶片失水慢,保水能力强,水分利用率比一般品种高。”今年前营村种粮大户曹敬全的40亩小麦、张国争的50亩小麦经测产,平均亩产达到1300多斤。同时全村2187亩小麦测产平均亩产达1200斤左右,高于往年平均亩产。

  “收入多了,投入反而少了,节水小麦就是好!”村民曹建斌种了多年地,“以前一亩地下40斤种子,单季要浇三四次水,现在俺们一亩地只播30斤种子,单季根据天气只浇一到两次水。一季算下来每亩地光节约下来的钱就有110多元,再加上增产的量,这一季小麦一亩地就能增收450多元。”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