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三个陇南农民的脱贫故事:我靠双手脱贫致富

发稿时间:2017-06-28 09:27:00 来源: 半月谈网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层峦叠嶂,是全国最偏远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当地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曾流传“九山九断头,十沟九不流,早上见一面,晚上难碰头”的俗语,脱贫致富是大山深处人们的迫切心愿。近年来,陇南市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打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组合拳”。截至2016年底,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了4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5%。

  6月初,半月谈记者在陇南市所辖县区走访发现,在当地政府全力探索脱贫路径的同时,不少农民积极响应号召,借全市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东风”,经营“农家乐”、开办农产品网店、成立专业合作社,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走上致富路。

  五旬老汉做电商,一年卖出苹果4000多箱

  坐在颇有年代的土炕上,翻看着《新华字典》,只念过小学二年级的张加成用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一年里将4000多箱苹果卖给了外面的世界。

  55岁的张加成是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人,多年前,他为谋生漂泊外地打工,生活过得一直很艰难。2004年,张加成偶然得知,西安果友协会到礼县对苹果树栽培进行培训,一直怀揣种苹果致富梦想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要种苹果树,没地可不行。2005年,张加成租了别人家的9亩地,从外地引进新品种苹果树苗,栽培了11亩苹果园。果园有了,张加成加紧参加县上的种植培训,还自费到北京、山东、陕西等地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

  2013年,在别人的帮助下,张加成注册了淘宝网店,他自己摸索图片处理软件,“装修”店铺,并从QQ群、微信群里发展客户。第二年,陇南市政府号召发展电子商务,礼县作为甘肃东部重要苹果产区,渐渐在人们心中有了知名度,张加成的苹果销路也越来越广。

  2014年,他建了8个QQ群,当年销售苹果4000公斤;2015年,他开始学习用微信销售,卖掉了0.75万公斤苹果;2016年,他再创新高,销售了自家的1万公斤苹果,还收购了别人的0.5万公斤苹果。

  “人家把你拉到群里,或者在你自己建的群里头,千万不能一开始就谈卖苹果,不然人就把你踢出来了,要慢慢沟通,建立感情和信任。”张加成向记者介绍自己总结的生意经,“我没念过书,但我有信心能把这事搞好。”

  “人生不奋斗,终归是摆设。”这是张加成日记里的一段话。今年3月,张加成组建了10个人的网络销售团队,统一思想观念、管理技术、经营模式和品牌运行,准备向着更大的目标进发。

  庄稼汉养猪,实践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

  “真没想到,咱们合作社这两年确定的发展思路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么切合。”说这话的是陇南徽县大河店镇火石村村民袁碧刚。

  袁碧刚是个普通农民,也是火石村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这些年,这位思路灵活、敢闯敢干的庄稼汉,通过养殖徽县本地土猪品种——青泥黑猪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徽县为了保护青泥黑猪原产地品牌,在大河店镇火石村成立了马鞍梁原生态养殖合作社,袁碧刚积极响应县里号召,开始专攻养猪。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