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小麦生产的新动能和新趋势

发稿时间:2017-07-11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在崔家集镇刘家官庄麦田里,村党支部书记、青岛三官庄合作社理事长张希科说:“今年合作社搞了300亩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比过去的浇水施肥方法长得好!亩产达600多公斤,比过去能增产10%;还省工省水省肥,统算起来,每亩可省费用200多元。”

  谈起水肥一体化,平度市农业局局长孙坚颇显自豪:“经过三年试验示范,平度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已经由小面积试验示范阶段,发展到规模化推广种植阶段。今年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达5000多亩,产量、节本、生态等效果都很好。”根据测产,平度水肥一体化种植小麦,今年最高亩产755.9公斤,亩均562公斤,分别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高出300公斤和105公斤。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林琪认为,粮食生产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是我国一年两作地区粮食生产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一项新动能和新趋势。平度在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上,通过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形成了颇具特色、可供借鉴的种植模式和示范经验。随着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在我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上,将会显示出令人瞩目的科技意义、示范效应和推广潜力。

  迫于干旱及劳动力成本增高的抉择和试验

  在田庄镇西寨村,种粮大户侯松山说:“现在种粮,浇水是最头痛的一件事。我种了3000亩地,雇了约30个人,每人每天120元;浇一次地,至少需要20天,人工费要6万-7万元。我今年搞了200亩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两套系统用1个人管理,12天就能浇一遍,人工费1400多元,这200亩仅浇地就能省人工费3000多元。”

  林琪介绍,滴灌水肥一体化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一项灌溉技术,水分利用率可达90%以上,在干旱缺水和发达国家应用较多。比如以色列,已经禁止采用传统地面灌溉技术,80%的灌溉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美国,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和33%的果树,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是世界上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我国,水肥一体化应用约为7000万亩。在一年一作地区,大田作物生产上主要是新疆的棉花,内蒙古和甘肃的马铃薯,东北的玉米。在一年两作地区,京、津、鲁、冀等省市在设施蔬菜、果树等生产上,应用较多。但是,在小麦-玉米生产上,应用很少。其原因,由于是一年两作,两次机播,两次机收,且多为机械化作业;农户分散种植,生产地块较小;购买滴灌设施,增加生产成本等,这些因素限制了水肥一体化应用。

  平度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是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粮食大县,常年粮食播种约300万亩,是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2013年以来连续5年降水严重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缺、成本越来越高。

  “在这些背景下,2015年在平度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农业局确定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探索小麦-玉米生产新模式。”孙坚说,首先与青岛农大合作,在蓼兰镇胜利村的青丰种业公司试验田,建设了100亩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方,从滴灌首部系统、管带铺设、滴水次数及时间、肥料配比、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五项措施”助推粮食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

  在蓼兰镇青农良种合作社试验田里,理事长侯元江说:“这两年,在市农业局专家指导下,1500亩小麦和玉米,全部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种植,综合效益很好。”

  “2015年初试成功,给了平度很大鼓舞。2016年平度确定采取‘五项措施’,助推粮食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孙坚说,第一,把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列入了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第二,与青岛农大签订协议,组建专家团队,协同开展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试验攻关。第三,集成“高产高效品种+小麦宽幅精播+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机械化收获”栽培技术,研究适合山东推广的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第四,选择4个镇的8个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建设了8处200亩至1500亩规模化示范方,试验示范面积达3400亩。第五,筹集115万元,支持试验示范。

  2017年平度制订了“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实施方案”,将试验示范列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安排了8个镇20村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进行5000亩小麦和1万亩玉米的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