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吉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提质增效

发稿时间:2017-07-11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从2012年开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吉林省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项目,帮助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储藏、保鲜、冷藏、烘干等设施,推广科学的存储保鲜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了品质,从产后环节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经过5年的建设,全省共向9市(州)26县(市、区)150乡镇、2110户农户投入财政建设专项补助资金1.95亿元,拉动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兴经营主体投入资金4.55亿元,新增鲜活农产品存储能力近30万吨,成效显著。

  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吉林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面积缩减,果蔬与马铃薯等面积扩大,2015年达1152.3万亩,产量2243.9万吨,食用菌110万吨。但东北作物成熟期集中,传统的存储方式,产后损失严重。项目实施后,应用贮藏设施和保鲜技术,减少了损失,提高了质量,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据全省普查,农产品损失率减少13%以上,增值率达20%以上。如延边的苹果梨存储1个月就减少20%的损失,3个月减少30%。

  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项目实施以来,形成了“生产-初加工-存储-市场”和“生产-初加工-存储-精深加工-市场”等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了农产品供应链,推动了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洮南市通过加强以辣椒为主的冷藏保鲜和烘干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动了辣椒色素提取等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有“辣椒之乡”美誉的福顺镇建设组装式冷藏设施23座,经测算,储存按年周转3次计算,新增保鲜储藏能力100万吨,全市辣椒贮藏增收800多万元,可为合作社减少损失达到300万元。目前,该市农产品冷藏初加工示范村已达9个,从业农户56户。

  带动农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吉林省通过农业部门宣传培训、技术推广等综合措施,使更多的农户、合作社成员认识并掌握了农产品的贮藏技术和产后初加工技术,尤其是通过大户的示范带动,集中连片建设的集聚效应,激发了农民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设施的热情,也引导带动了许多非项目县专业合作社、大户的自发建设,形成了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建设施、促增收的局面。

  构建农业产业新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冷藏保鲜、烘干设施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加工型蔬菜、食用菌等生鲜农特产品,通过预冷、烘干、保鲜仓储、冷运、冷柜销售等现代冷链流程,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超、流通和电商等提供了条件,搭建起了接一、连三的新机制。(记者 阎红玉)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