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聚力供给侧谋篇大棋局

发稿时间:2017-07-24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京畿重地,农业受结构之困。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受到行政区域分割和单位体制制约,导致京津冀区域内的先进农业要素流动性不足、配置结构不合理,出现“短板效应”;另一方面,京津冀有限的土地、紧张的用水、严峻的生态环境,致使三地当前的农业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任务较为艰巨,农业突围势在必行。

  固本兴农,唯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中央高度关注北京农业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前不久,在北京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专门到北京调研,并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农科院)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优势,推进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农业转型升级,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对北京农科院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能离开农业,北京农科院要主动抢占位置,立足首都,拿出过硬的技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找到更多的切入点,实现成果的大转化。

  一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农科院积极承担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责任,聚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入手,深化区域合作,既有力推进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驶向“一盘棋”协同发展的快车道,也为破解区域农业结构之困注入了供给侧改革的强劲动能。

  创新机制搭平台打破“一亩三分地”

  京津冀作为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载着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重任。而作为区域内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弊端。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三省市虽有众多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每一个都有其比较优势,甚至有不错的竞争力和成长性。但从整体上看,也存在封闭、分散与重复的状况,因此信息不对称、交流不充分、合作不深入,尚不能有力有效地承担起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责任和使命。

  “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新要求,京津冀农业科技界迫切需要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机制,共同打造一个目标同向、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成果共享的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北京农科院党委书记高华认为。

  有破而后有立。2016年6月17日,由北京农科院牵头,联合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农企业等23家单位率先打破区域行政藩篱,成立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重点围绕现京津冀农业功能定位和重大科技需求,在资源环境、生态治理、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加速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在京津冀转化落地,提升区域现代农业科技总体水平。

  目前,联盟成员已达64家。一年多的时间里,联盟积极盘活存量、创造增量,搭建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创新平台,助推三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成立分支联盟。先后成立了“京津冀果树产业创新联盟”“京津冀农业生物技术协同创新联盟”“京冀谷子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科技联盟”“京津冀花卉科技创新联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蔬菜科技示范网络平台”“小麦籽种产业化平台”等专业创新平台,协作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技术创新、集成和转化。

  建立联合实验室。北京农科院投入150万元资金支持组建了京津冀农业资源环境联合实验室、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实验室、京津冀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联合实验室,正在筹备组建京津冀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联合实验室。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