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夯基固本真扶贫

发稿时间:2017-08-07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屋顶装了光伏板,用电不花钱还能赚钱,一年下来净挣5000元,再加上村‘两委’捐资我买的油炸食品小吃车,一年收入近万元。”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镇贫困户丁德芹告诉记者,因丈夫残疾、孩子上学而跌入困境的生活,终于有了转机。

  区委办驻村第一书记乔婕的到来,引起了这些变化。作为第一书记,她深知自己的工作直接关乎脱贫攻坚大局,因此走村访户、关心诉求、送医送药、引进产业等工作项项落实,并转变为脱贫贫困户脸上的笑容。

  “党员干部素质硬不硬,关乎扶贫效果行不行。”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说,“把脱贫攻坚列为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抓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制度、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党员模范引导贫困户致富工程三项工作。”

  第一书记帮扶重点村

  丁德芹只是乔婕到来后受益的贫困户之一。村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乔婕带领村“两委”班子一方面积极争取景山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选址落户村庄,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持久性,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争取区级专项扶贫资金,利用村委屋顶建成光伏发电设备,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这笔收入用于村困难群体突发事件的救助。

  第一书记给村庄发展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发展新模式。在宝山镇中山前村,新成立了农村经济合作社,界定成员、折算股份,实现了集体资产确权和成员固化,建立起了按份共有的集体受益分配机制,通过经济合作社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引进农业智能光伏发电项目,年增收可达15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垂洁说:“多亏驻村第一书记带来了‘产权改革+扶贫’的模式,破解了之前村中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的难题。”

  西海岸新区实施第一书记帮扶重点村制度。连续两年选派区直单位机关干部到贫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完成帮扶项目389个,帮扶资金6502万元。该区针对任职期满的“第一书记”及选派帮扶单位进行专项考核,推动扶贫脱贫项目落实。

  “新区将保持思想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健全完善脱贫长效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西海岸新区扶贫办主任王鹏说。

  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村庄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级党支部工作作风、为民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工作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获得感,关系到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梦能不能实现。

  在铁山街道后石沟村,过去由于一些项目拆迁等个别情况,导致部分群众对村级事务不关心、不买账、不支持。“如何凝聚起村民心气”成为街道党工委驻村工作队带领该村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作队很快开出了一剂良方:“工作要有章可循,工作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宣传好政策和经验。这样下来,村民们更加理解和信任村庄发展大局与自身生活改善紧密相关,拆迁难题和项目引进顺利推进。

  “确定‘三补’思路,补助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干部待遇,推动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摘帽’。”西海岸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宝东介绍,为切实保障村级组织运转,避免产生新的村级债务和村干部报酬拖欠问题,激发农村干部工作动力,新区研究出台《黄岛区农村干部岗位待遇保障办法》,拨付补助资金8000余万元。

  党员模范引导贫困户致富

  在大场镇南辛庄草莓产业园建设中,村干部带头干、“啃骨头”,仅用1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23个大棚、100余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党员干部敢于“吃螃蟹”,通过草莓示范大棚、甘薯示范基地等先尝先试经验,带领群众发展起了草莓产业、有机甘薯、苗木花卉等样板产业。

  几年前在铁山街道李家店子村,党员干部成功收回了100亩承包到期地,集中打造成平菇产业基地。看到党员干部积极发展产业,村民们积极性提了上来。目前,村庄已引入食用菌企业2家,家庭农场2家,建成食用菌大棚64个,其中村属产权大棚16个,实现年租金收益6.4万元,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50余个。目前,李家店子村平菇产业已拥有西海岸平菇市场价格话语权,待基地完全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平菇产业,解决就业岗位500个。(魏宗芹 孙磊 记者李国龙)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