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一个人一辈子一种绿

发稿时间:2017-08-14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你可曾想象,没有绿色的生活怎么过?你可曾忖量,36年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山西省大同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年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风大沙多、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种树比养个孩子还难。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森林面积只有7000亩,森林覆盖率仅为0.7%,几乎是山山“和尚头”。人人叫苦不迭,可就是没有办法,很多人干脆认命。

  但有条汉子不认命。他今年59岁,皮肤黝黑,不善言辞,和荒山一直默默较劲儿,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造林护绿。

  这条汉子,就是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大同县林业局原局长,名叫赵德清。他因爱树如子,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树爹”。

  赵德清36年如一日,热衷植树造林,在林业技术员、林业站站长、副乡长、乡长、林业局局长等多个位子上参与组织造林突破百万亩。

  这个跨度36年的故事,是一段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佳话。

  攻坚

  1981年,23岁的赵德清从雁北农校畜牧专业毕业后,刚被分配到大同县林业局,就被派往偏远的聚乐乡采凉山担任林业技术员。

  赵德清和种树人员一起住在一座废弃的破窑洞里,没门、没窗、没水、没电。山上很冷,晚上睡觉和衣而卧。吃的是土豆煮白菜,喝的是河沟里的渗沙水。

  由于山上石头多,一双鞋穿不了20天,就磨得露出了脚趾头。县林业局局长看望赵德清时,送去两双鞋和一台小收音机。就这样,赵德清干了一个秋天。

  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儿,几年间,赵德清在农民认为栽不活树的荒山上,指导农民栽活7000多亩落叶松。

  1984年,赵德清被调往更偏远的麻峪口乡,担任副乡长兼任林业站站长。

  由于雁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种树成活率极低,以致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代代造林难成林”的尴尬局面,让不少林业干部将植树视为畏途。

  大同县历史上适地树种为小叶杨,俗称“小老树”,易招虫害,无经济价值。为改良树种,赵德清就在自家田里育苗、荒坡荒沟搞实验。

  当时,北方地区在小阴坡栽植樟子松没有成功先例。但赵德清不信这个“邪”,通过分析土壤、记录气温、总结树种习性,“一根筋”地反复搞实验。

  苦心人,终不负。赵德清最终让樟子松在小阴坡种植大获成功,并取得了北方地区造林的主要科研成果,终结了雁北地区适地树种仅为小叶杨的历史。

  后来,赵德清被委以重任,主抓国家3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上任不久的赵德清满心欢喜,因为有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赵德清心里清楚,这个项目的主战场是落鹰山,县水泥厂就在附近,满山石头、处处“鸡爪沟”。难度虽然很大,但他坚信:只要辛苦到,不愁种不好。

  赵德清的付出有目共睹。大同县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到赵德清的卧室,掀开被单一看,床底下都是穿烂的鞋子。赶上植树季节,他在山上一呆就是五六十天。

  在麻峪口乡的12年间,赵德清带领群众造林3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打造了华北第一个樟子松造林示范工程,迎来了全国造林现场会在落鹰山召开。

  转战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

  1999年,赵德清担任大同县林业局局长。这一干就是18年。

  担任局长后,造林护绿成了分内事。赵德清说:“植树造林需要各级领导支持,但也不能哭穷,干任何工作都要用实干的精神来得到认同和支持。”

  赵德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赵德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植树造林工地上,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不到地里干活。护林防火期间,每天中午1点才回家。

  赵德清解释说,中午12点以后这一段时间,正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在地里干活的人回去了,护林人员也要吃午饭,往往形成护林空档,所以他就多在地里待一会儿。的确,也就在这个时间段,他曾发现好几起火灾隐患。

  由于赵德清率先垂范,其他人也不敢怠慢。在赵德清带领下,大同县林业生态建设跨入快车道,每年造林都在4万亩左右。2015年,全县林地达到10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8%,形成了北方独有的那片“大同绿”。

  “‘大同绿’主要得益于大同县实施的‘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生态旅游’四大工程。近几年来,大同变得天蓝、地绿、水清,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际上与大同的造林绿化密不可分。”赵德清说。

  在赵德清眼里,最得意之作就是大同火山群周边环境治理。大同火山群是我国六大著名火山群之一,有火山锥30多座,过去一直是荒山秃岭。

  为了搞好火山群周边的生态林建设,赵德清煞费苦心,创造性地采取挖大坑取石换土、带土球移苗栽植、科学施用生根粉等方法,促进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今的大同火山群建成集中连片的生态旅游区,被国家林业局专家称为奇迹。

  同时,大同县还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建设理念,引导沙区农民发展经济林,走出增收致富的生态产业新路。

  聚乐乡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经济林,在赵德清的带领下,聚乐乡种植以哈密杏为主的经济林达3万多亩,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植树,大同的老百姓富了。这就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真理。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到底。”赵德清说。

  为了种树,赵德清放弃了去大同市里的工作机会,即将退休的他还准备在退休后承包荒山继续种树。他说:“种树是个苦差事,不仅靠科技,更要靠辛苦和责任。对我来说,种树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