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这些地震“伪科普”不靠谱

发稿时间:2017-08-23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者按:近段时间以来,地震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关于地震的似是而非的话题也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如何科学认识地震?本期为您介绍——

  伪科普

  出现“地震云”预示将发生地震

  这条“伪科普”其实流传已有数百年了。1624年,明天启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明和高一志,摘录西欧古籍,写成《地震解》一书,呈送给太宰崧毓。其中第八章“震之预兆”里,预兆五就是“地震云”:“昼中或日落后,天际晴朗,而有云细如一线甚长,震兆也。”

  一位没有任何地质或者气象方面专业背景的日本人键田忠三郎将“地震云”发展为学说。键田忠三郎用观测地震云的方法来预报地震,坚持了30多年,自称在1948年预报出了日本的三次7级以上地震,在1979年预报出了两次地震。此学说,早在1978年被日本地震预知联络委员会认为是“无稽之谈”。

  “地震云学说”从未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地质或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驳,“地震云”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术名词。气象学家认为,那些所谓形状各异的云多与高空气流活动有关,并不罕见;全球各地的气象站也从未监测到地震之前地表温度有系统性增温。坊间流传的“地震云”图片大多为中高层的高积云或卷层云。地质学家则表示,地磁场的改变并非易事,电磁场影响云的分布也缺乏理论支持。换言之,如果可以通过观云来预知地震,人们为何不能直接监测地磁场的异常活动呢?

  伪科普

  动物出现异常反应预示将要地震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然而,其反常行为真的可以预测地震吗?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在动物的反常行为同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者发现许多动物特殊的感觉器官就像一台探测仪器,有选择性的感受地震前所产生的某种对其生活有害的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从而预感到一种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并引起惊恐和逃避反应。比如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表现得非常强烈,但是由于人们当时对这些都没有研究,老百姓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充分起到预报地震的作用,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应充分重视动物的反常行为。但主流观点认为,动物的反常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等都会引起动物行为的异常,因此动物的反常行为和地震没有必然的联系。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