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一张“蓝图”绘“两区”

http://www.youth.cn 2017-08-28 00:00:00 中国青年网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承担着“稳粮安天下”的重任。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如何稳步提升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是推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答之题。

  以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重要抓手,四川在“两区”建设上寻求破题。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座谈会和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数次强调,全川上下勠力同心,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安全显著增强,绘就一张具有四川优势的特色效益农业“蓝图”,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路径。

  整合投入,优化布局提升产能

  根据规划,四川将用3年时间完成4620万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重点布局到全省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和46个产油大县,今年内将完成1756万亩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靶向施策,统筹发力。目前四川已整合中央、省级财政资金46亿元用于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能力建设,继续从产油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2亿元,集中用于油菜生产能力建设;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PPP投融资建设模式,通过“两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带动农耕农艺措施、管理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两区”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

  覆盖7个市38个县(市、区)的都江堰灌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2650万亩,粮食总产量997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面积、总产量的27%、29%,素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粮仓”美誉。今年,一场“两区”划定百日行动在都江堰灌区率先开展,通过夯实1060万亩粮食综合产能基础,保障优质产品有效供给,为全省现代粮油产业发展树立一个新标杆。

  在灌区眉山市,仁寿县诚实农机专业合作社几个月前干了一件很“拉风”的活儿:5台新机器驰骋全省3个地市,在4000亩稻田里奏响“插秧歌”。“但凡农机能进的地方,没有一处撂荒。”社长李力勇骄傲地说,合作社有36名社员,60台机器涵盖种植施肥、耕整、植保等各个种类,大春时节机收面积一年可达2万亩。

  同为产粮大县的广汉市,一个率先出台的《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试行办法》让以黄明水为代表的众多种粮大户再无“晒储难”的后顾之忧:“政府鼓励规模种粮户建设晒场、粮棚和烘干设施,对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采取先建设后补助,建多少补多少。”黄明水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粮食专业合作社投资10多万元设计安装了6条粮食气流脱水处理线,目前已将这一技术申报了国家专利,“能把水分25%以上的粮食处理达到收储标准13.5%以下,比自然晾晒节约成本60%以上。”

  “全省划定工作采取第一年试点探索、第二年总结推广、第三年全面完成的方式进行,通过‘两区’建设改善川粮结构矛盾。”四川省农业厅厅长祝春秀介绍,把光、热、水、土条件好的优质地块,产粮大县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具有较大生产潜力的地块划入“两区”,建立“两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形成全省“两区”布局“一张图”。

  创新机制,配套服务打造全产业链

  突出生产能力建设,突出发展规模经营,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服务综合配套,突出绿色高效发展——是四川着眼长效,整合资源建设“两区”的总体思路。省财政将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2.4亿元用于扶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中8000万元用于种粮大户现金补贴,安排1.6亿元支持代耕、代种、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提高粮油产前、产中、产后综合社会化服务水平。

  既是生产经营主体,又是社会化服务主体,配套建设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实训中心,邛崃市牟礼开元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出一套新型综合配套服务“组合拳”:在满足自身规模化粮食生产需要的同时,又为其他业主提供从种到卖“一条龙”式全程服务,打通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全面推广成都市“两主体、四中心”综合配套服务模式,以发展粮油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推动粮油产业向前端延伸推进规模经营、结构调整,向后端延伸配套烘干、物流仓储等设施,将“两区”建设成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引擎。四川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两区”范围内每1万亩配套建设1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实现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编辑:潘倩倩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