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专用”小麦绿色转型

发稿时间:2017-08-29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用淮滨弱筋小麦做出的酒曲像玉一样晶莹剔透,我酿酒20多年了还是头一次见。”钟莉任职于五粮液集团制曲车间,她22岁刚进入酿酒行业时听说过,好酒曲就像玉,但只在照片上看到,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真做出了这样的酒曲。

  在第一次试用600吨大获成功后,五粮液集团当即与河南信阳市政府、淮滨县政府签订协议,酿酒制曲所用弱筋小麦全部从淮滨收购,每年计划收购10万-12万吨。

  这只是河南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一个范例。在新的粮食供求形势下,素以“中原粮仓”闻名的河南省,粮食发展道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年来,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路径发展小麦生产,增加优质小麦市场供给,河南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00万亩。

  8月初,记者来到河南省驻马店、信阳等地区,在刚刚过去的新麦收获中,价格高开高走,明显高于上年,全省农民小麦种植每亩收益增幅达25.2%。

  从“花麦”到“专用麦”——

  全省划定三个优质专用麦产区

  “看上去都是一样白花花的面粉,可煮面条煮成了面汤,包饺子皮一碰就破。”淮滨县金豫南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民说的,是几年前淮滨县小麦磨出面粉的情况,当年这里种出的小麦被称为“杂麦”,低价都没人买。

  做不成面条、饺子皮,做酒曲却是一流的,所以,面粉好不好,就看它被用在哪里。这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我国面粉行业的痛点:一方面,农民小麦“多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生产面条所需要的强筋小麦、生产糕点所需要的弱筋小麦等“专用麦”收不上来,不得已只有高价进口。

  那时候,农民不知道什么叫强筋、弱筋,粮站收也是一股脑全收到一个库里,粮食加工企业把这混收的小麦叫做“花麦”。

  “那时候需要强筋小麦,都要自己到地里去看,看着差不多像的,就直接拉回库里。有时候也混杂不清,比‘花麦’强一些。”久久集团种植基地经理李国勇告诉记者。

  河南麦得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阿木来自福建省龙海市,全市70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65%的生产原料是面粉。“过去国内市场上很难找到专门的优质烘焙面粉,只能你50吨、我100吨地抱团从国外进口,特麻烦。”

  针对小麦品质结构不合理,混种、混收、混储、混用和产销脱节等问题,河南省先后出台《河南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和《河南省推进优质小麦发展工作方案》。“按照适应性种植和比较优势原则,根据气候土壤条件,我们组织专家进行反复调研论证,将全省的麦区划定为豫北强筋、豫中东强筋和豫南弱筋三个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以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布局的区域化。”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宋虎振介绍。

  找准了空间定位,淮滨小麦专注于弱筋小麦,成功“逆袭”。全县弱筋麦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5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60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75%以上。淮滨县三空桥乡农民谢实营说:“我今年种了2000亩‘扬麦15’,一亩能比过去多赚四五百元。”

  麦得隆公司年产专用面粉25万吨、休闲食品20万吨。李阿木说:“淮滨的弱筋小麦特别适合做酥性饼干,入口即化,我们现在基本不用进口面粉了。而且把企业建在原料产地,每吨产品的成本能降低200元左右。”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