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两山论”源头的优秀答卷

http://www.youth.cn 2017-08-31 00:00:00 中国青年网

  开栏的话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各地各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学可鉴的典型经验。本报记者赶赴10多个省份,从不同侧面深入调研各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实践。今日起,本报开设《推进绿色发展引领现代农业》栏目,敬请关注。

  谈到绿色发展,许多人都会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发表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这些年来,浙江发展势头始终不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作为“两山论”的源头,这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省份,更是荣誉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一项项国家级试点、示范接踵而至。寻找浙江发展背后的密码,最为核心的关键词莫过于“绿色发展”。

  绿色为本的强省战略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三面环山,过去凭借石灰岩资源,村强了、民富了,环境却被严重破坏。何去何从?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村调研的一席话,惊醒了梦中人!他说:“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掉所有矿区后,余村重新编制规划,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业。10多年里,在“两山论”的指引下,余村不断蜕变:绿水青山回来了,外地游客进来了,农民收入增了5倍多。

  余村是浙江10多年绿色发展的缩影。作为全国土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论资源、比规模,浙江都毫无优势,“两山论”则厘清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2007年,习近平离开浙江,但他的绿色生态理念早已扎根,并且开始枝繁叶茂:从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到“两富”(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浙江,再到省域建设“大花园”,10年间,虽然情况在变,形势在变,但核心一脉相承。

  这样的理念,同样贯穿于浙江的现代农业发展。2003年,浙江提出“高效生态”概念,发展方向一锤定音。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增加“特色精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的底色始终不变,而内涵却在不断丰富。

  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浙江绿色发展起步早、基础牢,而农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最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又不泛泛而谈,不断构建落地的载体。”

  追溯浙江农村绿色发展的载体,可以上溯至2003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及此后的“美丽乡村”“五水共治”。今年,省党代会又提出打造1万个A级乡村景区。农业方面,浙江则推出了美丽田园、生态循环农业等。总之,就是通过抓产业,来打通“两山”转化路径。

  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以前“砍树为生”,发展旅游后,现在变成“看树为生”,生态资源成了美丽经济。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不胜枚举。

  绿色清单的政府作为

  绿色农业看似简单,但到了落地层面,实则包罗万象,再加上农业主体和产业本就散弱,因此难度和工程量可想而知。

  不过,浙江推动这些工作,有个“制胜法宝”,那就是政府出政策、搭平台,同时又注重用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

  在顶层设计上,浙江采取“一项目标任务、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思路,形成了53条绿色生态农业政策清单。与此同时,浙江又尊重基层实践、农民智慧,对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后,再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在考核上,浙江松绑经济指标,箍紧生态指标。2015年,浙江26个欠发达县“摘帽”后,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重点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指挥棒”下,不少地区开始转变发展理念,不看数字看“水质”。

编辑:潘倩倩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