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守护好生态发展好特色

发稿时间:2017-08-31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人间圣地、雪域高原,这里是世界第三极,也是亚洲水塔。这里有着全国比重最高的农牧区、农牧民,九成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农牧区、八成人口集中在农牧区。这里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社会的愿望更加迫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上同样不甘人后。

  近年来,西藏坚持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充分拓展农业生态旅游功能。以六大特色产业为依托,布局三大农旅圈,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区情决定改革方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三项重点,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区党委书记吴英杰指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精准发力、适时调节,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吴英杰进一步提出,把扩大供给和提高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发挥优势,产业调整布新局

  产业发展源于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西藏的优势在于绿色和特色,这里是全国天然草场最大的省区,青稞种植产量占全国的70%,牦牛存栏量占全国的1/4,藏香猪更是西藏特有的放牧型猪种。市场需求表现为肉奶需求旺盛、青稞主粮供不应求、饲草缺口巨大。大力发展青稞、草业、牦牛、藏猪、绵羊、奶业,既发挥特色优势,又满足市场需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此提出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

  在《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自治区提出了“八个百千万工程”和“114”发展战略,特色产业呈现区域集中、优势发展、“质”“量”兼顾发展态势。以“一江两河”粮食主产区为主,布局青稞产业;以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为主,藏中、藏东南人工饲草生产加工为辅,布局草产业;以藏东北为主,布局牦牛产业;以城郊为主,布局奶产业;以藏中北为主,布局藏系绵羊产业;以林芝为主,布局藏猪产业。

  今年以来,西藏农牧业在抓量和质上下足功夫。青稞实施“双增长”计划,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185.58万亩,预计今年青稞亩产提高9公斤;2016-2017年投入资金65.92亿元,在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同时,人工种草28.17万亩;在实现草畜平衡、牲畜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帕里等牦牛优良品系和霍尔巴绵羊等优势类群的培育推广,实施短期育肥计划,牛羊肉产量不降反升;通过黄牛改良、优质奶牛引进,用好草养好牛,打造高原好奶源,奶产量稳步提升,人均占有量已达国际平均水平;藏猪产业制定标准化养殖规范,出台了藏猪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林芝藏猪产业发展示范区。

  以青稞和草业为基础产业,牦牛、藏猪、绵羊、奶业为优势产业,“双擎四驱”特色产业布局勾勒成形。现如今,沿江河谷青稞穗随风摇曳、点缀着点点金黄油菜花;羌塘大草原一片绿的海洋,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西藏江南,藏香猪正在欢快地奔跑;在高原腹地吐蕃故里,奶牛在青青的草地上悠闲地踱步。西藏高原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成果初见成效。守住底线,绿色发展是王道

  西藏农牧业优势不只是特色,更是绿色。西藏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就是要天然草喂饲无污染牛羊,保持“土生土长”“原汁原味”。草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4.7%,比2008年提高了13.8%。

  加大荒漠化治理,2017年蒙草集团进驻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投资3亿元打造万亩生态修复植物苗木繁育基地;亿利集团进驻西藏,投资39亿元,在雅鲁藏布江沿岸59万亩荒漠化土地上再造“库布其”。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