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独木”不成林

发稿时间:2017-08-30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退耕还林工程中不同种类的林地。普林斯顿大学供图

  整齐划一的纯林。华方圆/摄

  从中国四川成都到乐山的公路边,林地已经取代了原有的梯田,成为沿路山丘上最常见的景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造林工程,截至2017年,中国在退耕还林工程累计投入4500亿元,将4.47亿亩耕地转化为林地。

  作为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森林的面积多年来都是一条下滑的红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90年开始的25年间,全世界损失的森林比南非国土面积还大。平均每过一小时就有800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在大面积飘红的统计图表里,中国显示出最大的一片绿色区域:1990~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森林面积增加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回忆,在国际上谈起森林保护,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常被提及的“超级明星”。

  2013年夏天,华方圆坐在从成都回乐山老家的汽车上,这位生态学博士望着窗外向后退去的树木,规整的绿色林地没让她感到放松,反而令她有些不安。

  和华方圆一样,看着各种统计图表上代表增长的绿色,许建初也有一些担忧。“中国的森林可能不像看起来那么‘绿’。”在2011年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许建初写道,“漂亮的数据掩盖了可能的危险。”

  保护生物多样性,纯林的作用不如树种繁多的天然林

  在回家路上看到的林地,华方圆觉得太过整齐——同样的树种、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间距……甚至连树顶绿色的“小尖”,形状大小也看不出区别,一样整齐地指向天空。

  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一部分,这种树林只种植一种树木,属于单树种纯林。在当地村民口中,这些树林被直接叫做“桉树林”“柳杉林”“竹林”。

  1999年,经过前一年的大洪水,四川成为退耕还林工程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华方圆知道,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这些整齐的树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留住脚下的水土,减少洪水和沙尘灾害。2016年,四川全省森林全年减少土壤流失1.38亿吨、涵养水源731.80亿吨。

  不过,这位常年和鸟类打交道的研究者也在思考,在留住水土之后,这些只有一种树木的森林能否留住更多的动物。

  据统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能量,每四份中,有三份来自森林生态系统。只覆盖地球表面3%的热带雨林,生活在其间的动植物种类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

  看到那片让她不安的林地时,华方圆刚刚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正准备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家乡的林地成了现成的研究课题。在华方圆关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上,她推测,和树种繁多的天然林相比,纯林的作用会逊色很多。经过两年多的生态和经济调查,研究成果2016年9月2日在《自然-通讯》发表。

  为此,她和同事录用了258篇退耕还林工程的中英文文献。文献中共提到202个县:90%以上的县都种有单树种纯林,不到40%的县种有简单的人工混交林(不超过5个树种),而种有“天然林”的县仅有3个。

  野外调查中,不同林地之间的差别,从第一脚踏进林地时就能感受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王晓阳回忆,在保护较好的峨眉山林地,脚踩下去,地面感觉是蓬松的。在地表一层,覆盖的是树木的枯枝落叶。将顶上一层用手扒开,看到的则是黑褐色的腐殖质,它们是被微生物分解后的落叶,其中含有多种元素,能够重新为地表植被提供养分。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