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时济无限风光在山间
发稿时间:2017-09-14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世人皆知,贵州多山,而位于滇桂黔交界的黔西南州几乎全域皆山,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95.6%。
山里人家,靠山吃山,对大山向来怀有敬畏。遗憾的是,山地有神秘美丽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贫穷。世界大多数贫困地区,大都同样是山地。因此,如何在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的前提下摆脱贫困,一直是布依族、苗族先民以及历代黔西南人思考的问题。
从2015年夏秋之交至今,黔西南州都会因为一场精彩的盛会吸引世界的目光: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作为大会的永久会址,三年来,世界给了黔西南一个机遇,黔西南回报世界一个惊喜。关注贵州、关注黔西南的各界人士逐步形成一个共识——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小城,用上下一心的努力探索,着力为中国山地旅游提供发展样本,为山区的脱贫攻坚进行新实践。
一
初秋的黔西南,满目苍翠,绿意盎然。拥有秀美的山水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神奇的特色风物,有着“金贵之州”美誉的黔西南,荟萃了峰林、石林、峡谷、湖泊、瀑布、地缝、洞穴、天坑、奇石等丰富奇特的山地景观,堪称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代表,加之气候凉爽舒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名副其实的山地旅游胜地和健康养生福地。
然而曾经的黔西南却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区,老百姓“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眼望哗哗河,有水喝不着”,当地的群众更是守着青山绿水过着穷日子。贫穷、生态恶化像恶魔一样阻碍着黔西南的发展。
如何突破瓶颈,如何弯道取直?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如何守底线,走新路?就在黔西南人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的时候,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的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成为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次与西部省份联合主办、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国际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
“大会发布的《世界旅游减贫贵州宣言》,在山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山地旅游如何让利于民众、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山地旅游发展等方面形成共识。”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说。
景区建在山脚下,农庄开在家里面。如今,黔西南州依托“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做文章,全域山地旅游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如今,黔西南以山地旅游带一产、促二产、强三产,推动山地旅游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黔西南实际的脱贫攻坚发展新路。
册亨县依托山地资源,在崇山峻岭上建成了集运动滑草场、油路18弯、农家小院、观光凉亭、沟壑峡谷、休闲娱乐及居旅养生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区,把山之雄伟、浩瀚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健全山脉观赏、游玩设施,我们还利用册亨山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万重山景区流转土地300余亩,套种蓝莓、树莓等6万余株,通过‘农旅’一体发展模式,当前可提供就业岗位80个,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实现增收致富。”景区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