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为保障特色小宗作物质量安全护航

发稿时间:2017-09-14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牛游塘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十分抢手。合作社理事长牟同荣自豪地说:“我们合作社的1600亩杨梅品种好,按照农技推广站的要求使用正式登记的杨梅专用生物农药,又好吃又安全。”

  杨梅是浙江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全省杨梅栽培面积达130多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由于杨梅是采摘后直接食用,所以其食用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杨梅的病虫害有50多种,以前正式登记的专用农药却只有一种。不仅是杨梅,我省的中药材年产值近30亿元,可长期以来相关登记农药是一片空白。其他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登记状况也基本如此。”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所长王华弟告诉记者。

  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全省特色经济作物的年产值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80%以上。但是,特色经济作物生产上缺少或无登记农药可用的实际,已成为影响全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制约因素。

  为破解这一生产实际难题,浙江省从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补贴惠民政策项目,鼓励支持农药生产企业在全省特色作物上开展农药登记工作,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全省特色作物安全用药的新路子。来自浙江省农药检定所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共有34个特色作物农药产品完成了登记试验,并向农业部申报农药登记,已有20个农药产品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证。

  在黄岩区平田乡,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荣敏对记者说:“以前我们主要针对大田作物研发并申请农药登记,这几年,在国家鼓励特色作物农药登记政策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特色作物农药登记补贴100多万元。目前已经登记了一个针对杨梅病虫害的生物农药,还有4个特色作物农药正在申请过程中。

  浙江省农业部门在特色作物农药登记工作上的探索,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部在农药登记评审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个缩影。实际上,特色作物用药登记是各国农药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法典农残办主任叶贵标告诉记者,由于特色小宗作物生长环境复杂、病虫害发生面积小,农药登记成本和收益严重倒挂,农药企业没有投资农药登记试验的积极性,防治用药短缺现象普遍存在,特色作物“无药可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为破解特色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无药可用、无技可循”这一难题,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特色作物用药登记管理,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特色作物用药难题的道路。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陈友权介绍,近年来,农业部加大工作力度,明确了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的政策要求,把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资料要求列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配套规章重要内容,为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提供法规保障。从部门预算资金中每年拿出500万元,扶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情况调查及农药试验,会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订了《用药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名录》《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群组名录》和《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群组名录》,简化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资料要求,探索登记审批快速通道,鼓励农药企业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对山东、上海和江苏等省市开展冬枣、菠菜及莲藕用药联合试验资料集中评审。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共批准36种有效成分700多个农药产品在20种作物30种病虫害上的农药登记。包括冬枣、杨梅、草莓等12种瓜果类作物,人参、白术、元胡等3种中药材作物,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记者 钟欣)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