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好稻种,就是农民所有念想的希望”

发稿时间:2017-09-27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田永太,你可能从未听过这个名字,却一定听说过他辛劳一生的结晶“稻花香”。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上,以“稻花香”为典型代表的“五常大米”以639.55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大米品牌榜首。长期致力于推广黑龙江大米的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说,没有田老,没有他培育的“稻花香二号”,就没有“五常大米”今天的享誉全国。

  从1969年担任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五一村生产队队长到现在,田永太先后三次发现天然杂交变异株,经由变异株选育的稻种一次次将东北大米的品质推向新高度。在水稻育种领域,大自然出现天然杂交水稻,发生优质品种变异的几率是万分之二,这种变异能够被人类发现的几率是百万分之一。一个人在一生中三次发现变异株并培育出优势品种的概率,小到难以用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来进行直观表达。

  让他谈谈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摘取浩瀚稻海中的“明珠”,他挥挥手:“我就是个农民,不过是找到了几束稻穗,培育了斗升种子。农民世世代代的念想就是丰收。好稻种,就是农民所有念想的希望。”

  一场苦霜扑灭了乡亲们丰收的希望,他却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的种子

  8月31日,81岁的田永太抬头望了望窗外的蓝天,自顾自地念叨了一句:“每年的8月30-31日,这两天只要不刮风,稻子就再无倒伏之忧了。今年是个好年景。”他像孩子一样开心地拍了下大腿,转身给儿子田昌穆打电话:“明天上龙凤山基地看稻子去。”

  子承父业,目前担任五常市龙凤山长粒香水稻研究所所长的田昌穆叫父亲“天气情报员”,“五常市这几十年来的天气情况,父亲一天不落都做了记录,早些年我们不懂得珍惜,当废纸卖了两大摞。现在你问他哪一年哪一天五常市发生了对水稻有影响的天气,他一准儿说得清楚。”

  说起天气,田永太永远都忘不了1969年9月6日发生在龙凤山乡的那场严重早霜。一夜之间,龙凤山的大地从绿变白,稻农一年的辛苦被掠了个精光,丰收在望的稻子全“直了脖儿”,庄稼人的希望也像空落落的稻穗,瘪了。村民们连收割的心都没了,为了自救,人们上山采榛子、橡子预备过冬。身为生产队长的田永太却揣了饭盒往田里跑。他琢磨着,五常市低温早霜的年景不是少数,不能再从吉林、辽宁等外省引种了,“乡亲们得有适合本地耐低温抗早霜的当家品种。如果能在大灾年份里发现经受苦霜还能正常成熟的稻穗,是不是就能培育成适合五常本地种植的稻子?”

  没有学过一天育种知识的田永太怀揣着农民最朴素的经验和对好种子的渴望,带上干粮出门了。一天、两天、三天……每隔20米走一个来回,一块田一块田地走,整整六天披星戴月,田永太走遍了当时龙凤山乡的300公顷稻田,他的手拂过无数干瘪的稻穗,心也像早霜后的天空一般灰暗下去。第七天中午,疲惫不堪的田永太蹲在田埂上把干粮掏出来就着凉水嚼,眼角却掠入了一簇金黄。他扔下干粮,三步并作两步扑过去,干枯的稻海中,一穴金黄的稻子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头,他从稻根摸到稻穗,从稻叶摸到稻粒,金灿灿圆鼓鼓的稻粒告诉他,这就是大自然在大灾之年严苛筛选之后留给龙凤山稻农的宝贵财富。

  7个饱满的稻穗被田永太像宝贝一样捧回生产队,来年春播,这些稻穗被分成7行种在试验田里,田永太隔两三天就蹲在田埂上瞅,“眼看着出苗,分孽,长叶,遇到下雨天,恨不得撑起自己的衣服给稻子挡雨。等到秋天,七行稻子全成了!”第一年,7个稻穗变成了24公斤稻种。第二年,24公斤稻种变成了2500公斤。

  田永太把稻种分给全村人耕种。“那些年,五一村的稻谷收获了根本来不及上扬场,就被十里八乡的农民当稻种买走了。别的生产队一个工分挣两三毛钱,我们队员能分到两块钱。”田永太把这个在五一村7个稻穗培育出的稻种命名为“517”,1973年经五常县农业局鉴定,“517”号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120多天的生长期恰恰避开了北纬45度的早霜灾害天气。1974年五常开始大面积种植“517”号水稻,外县稻农也纷纷来找种子,高峰时期黑龙江全省种植面积达500多万亩。

  “517”成为五常乃至哈尔滨地区的当家品种,耐寒、高产、抗病,当地稻农一种就是7年。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