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新农人回农村干老本行

发稿时间:2018-03-07 00:00:00 来源: 农民日报

  2015年10月,次仁曲珍和高永乾夫妇告别了西藏那曲地区巴青县,随之放弃的还有拼搏奋斗5年,赖以养家糊口的诊所、小超市和藏餐馆。临别之际,很多朋友想不通,每年三四十万元的收入,说不干就不干了?次仁曲珍说,毕竟离家太远,孩子也有高原反应,我们要回家乡种地。

  次仁曲珍的家乡在拉萨市达孜县唐嘎乡,夫妇俩已经在那曲地区打工、经商10多年了。“虽然收入还可以,但都是农村出来的,骨子里面还是想回农村干老本行。”高永乾说。动这个念头还要从2014年说起,次仁曲珍夫妇在回唐嘎乡的路上,一个运送饲草料的车子掉了一袋饲草,他们赶上去还饲草时了解到一蛇皮袋最多10多公斤的饲草竟然能卖30元。小小事件给了他们很大启发,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已经实施,草畜平衡势在必行,肉奶需求却持续旺盛,在西藏饲草饲料缺口很大,发展前景不错。

  “回我家乡去,离拉萨近,土地也平整了。再说现在城郊发展奶牛业,饲草有干头。”次仁曲珍提议道。两口子一商量,那就回家创业去,经过一年的酝酿和准备,他们踏上了返乡创业的旅程。

  “亩产5.3吨,每斤0.5元,1600亩的青饲玉米净收入近300万元。”指着刚青贮好的玉米,高永乾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他们回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形成规模、找准定位的第一年。这么大的利润也让记者暗暗咋舌。

  问起这两年的发展,次仁曲珍夫妇连说不容易。老百姓种养传统转变不容易,2015年等到青稞收完了,来唐嘎乡谈流转土地的事,一家一户做工作,但大家就是抱着种地“保底”的思想,谈了两个多月,才从次仁曲珍家所在的唐嘎村谈下来165亩。

  到了2016年底就不一样了,大家看到土地租金比自己种收入还高,唐嘎村周边的村民也纷纷把土地租给他们,陆陆续续到2017年5月开播时流转土地达2200亩,共流转了唐嘎村、琼达村70%多户村民的土地。

  “我的梦想是让我们村乃至我们乡一起富起来。”次仁曲珍说。回乡创业,不能只顾着自家富,还要惦记着乡亲穷。看看扶贫效应,是沉甸甸的成就感,流转了171户农牧民土地,每亩土地收入增收200多元,解放劳动力近300人,转移就业每户增收近万元,保底扶持贫困户187户,每户每年发放扶贫资金3000元,解决固定就业岗位26人,每人每天100元。

  除包户帮扶外,他们每年还组织3次田间实践、技术培训,给大家传授机械耕种、育苗补苗、打叉、肥水、除草、防霜技术。农闲的时候,高永乾就会带着村民们一起捣鼓拖拉机和青贮机,乡村振兴主体还是农民,农民的主体还是小农户,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最有效的链接手段是科技。“希望我们的理念、技术能够使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次仁曲珍夫妇对未来充满希望。(见习记者 李鹏)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