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这些村庄缘何蝶变?听代表揭秘

发稿时间:2018-03-18 18:14:00 来源: 新华网

 这些村庄缘何蝶变?听代表揭秘

  在全国两会上,事关全国6亿农民切身利益和发展前景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关注的热点。

  而一些基层代表率领村庄走向富裕和谐的振兴经历,也颇受瞩目。这些村庄因何蝶变?记者通过5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讲述,为你揭开村庄“高颜值”的奥秘。

  从“一村一品”到生态富村

  有型的卷发,爽朗的声音,身着阔腿裤,这位来自湘西大山深处的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有点潮”。

  两会期间,龙献文村里的夯吾苗寨在翻修后重新开门迎客,村民们也开始采摘春茶。“村里的乡亲,时不时给我手机发来照片。”虽然远在北京,但身为村支书的他,每到晚上都要抽时间问问村里的事。

  龙献文所在的牛角山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0多年前,这个地处湘西古丈县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庄,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000元。当龙献文到村支两委任职后,头脑灵活、勤劳肯干的他就开始琢磨如何摘掉“贫困帽”。

  古丈县曾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古丈毛尖在湖南省内外小有名气。龙献文凭借此前多年经商的独特眼光,抓住村里种植茶叶这个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2009年,古丈县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村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等方式获取收益,凝心聚力搞起了茶业开发。

  目前,牛角山村田地几乎全部种上了茶叶,村里还建成了年产200吨的茶厂,茶叶占当地产业的比重超过95%,对当地农户增收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如果说牛角山村脱贫靠的是产业,那么岷江村致富则靠的是美景。

  几年前,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还是一个垃圾乱扔、村容脏乱的村庄。从2013年起,在“农村垃圾前端分类回收”志愿服务项目的带动下,全村有近2000人成为环保志愿者,共同维护村容村貌,参与垃圾转运,巡查河道……村民们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让村落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国人大代表、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告诉记者,生态环境的提升引来了资本下乡。“北部村道旅游环线的建成,将给我们村带来3个精品民宿项目,带动100多人就业。”她说,现在城里人休闲旅游喜欢来岷江村,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风景”挣钱,这让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人才下乡”到文化兴村

  一名大学生能给村庄带来什么变化?全国人大代表、“80后”大学生“村官”王萌萌用行动作答。

  2013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王萌萌选择回到家乡,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她没到村里时,村干部办公很少使用电脑,全村人用旱厕,年年种植一麦一稻的传统作物,似乎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外柔内刚的王萌萌敢想敢干,村部改用电脑办公,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村的旱厕改水厕,大伙体会到了卫生和方便。

  在她的勇于尝试和开拓进取下,不仅村里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发生变化,而且产业发展也走出新路。目前,西孔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已建成100亩草莓园、50亩蔬菜园、200亩葡萄园,还有300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新生活和新产业,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比起“人才下乡”的王萌萌,巩保雄则是土生土长的村干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更关心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2015年,梁家河村成立乡村文化旅游公司,围绕知青文化规划的村史馆、体验园、窑洞酒店等项目,很快吸引了八方游客。

  “正是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让曾经的贫困村大变样。”巩保雄说,“文化不仅振兴了村庄,也滋养了梁家河。”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文化旅游公司开展“党员示范岗”,村里实施“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好人好事榜”等“学、比、拼”活动,培养了和谐向上的新风气。

  寻找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如果说“一村一品”的产业振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振兴是美丽乡村的新追求,人才振兴则给乡村建设提供了生力军。王萌萌表示,目前农村条件相对城市依然还显薄弱,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不仅村两委需要人才,农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

  打造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更离不开党的领导和规范的组织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黄茆镇上额村党支部书记郭以录对村里的荣誉如数家珍。2017年,上额村被评为广西“五星级党支部”,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郭以录告诉记者,村里除了两委,还成立了以村民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支部会为核心的“三会”组织,全方位提升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上来了,村里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顺手。”

  前几年,上额村村干部带领村民参观学习规模养殖场,帮助申请产业扶持贷款资金和补贴,帮10多户村民搞起规模养殖。当地种植业以甘蔗为主,村干部带领大家把甘蔗改良成高产品种后,每亩甘蔗从4.5吨左右增产到7吨以上,每亩增收超过1500元。

  “以党建带动产业发展,以党建带动脱贫攻坚,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诀窍。” 郭以录说,2015年上额村脱贫,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村里建起了广场、篮球场、排球场等。“每天晚上,广场就成了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大家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记者王炳坤 付光宇 程士华 参与采写:阳建、郑昕、吴文诩)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