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传统村落保护如何各具其美?

发稿时间:2018-04-03 14:20:00 来源: 京郊日报

  北京郊区,零星分布着这样一些村庄,它们或依山傍水、幽静秀美,或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迹,或拥有独特的民俗传统……它们,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些传统村落,正在一天天消亡。如何更好地保护北京的传统村落?修缮过程中,怎样才能保留古村落的个性又满足村民改善生活的需求?

  困 惑

  保护还是开发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这个字谜,凡是对门头沟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猜到,就是爨底下村的“爨”字。爨底下是一个坐落在门头沟的小村落,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所建的四合院。该村也是本市现存的传统村落之一。

  错落有致的古宅、青石垒砌的院墙、蜿蜒崎岖的巷道……京郊之美,不仅在于自然的山水风光,更在于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蕴。这些凝聚着不同历史、民族文化的古村落,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京郊,用他们独有的历史积淀和淳朴气质诠释着大美京郊。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京郊古村落如何开发,怎么保护,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遗产,是本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本市一直在努力保护传统村落,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最大的问题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为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基本政策没有完全覆盖传统村落。同时,传统村落又缺乏专项支持政策,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不足,村民住房条件较差。也就是说,各级政府希望传统村落能够得到保护,保留乡愁记忆;但村集体合作开发、村民自行翻建住房的需求非常大。此外,农民积极性不高,很多传统村落仍为低收入村落,以及市级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传统村落的保护。

  原 则

  遵循保护优先

  从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这也让传统村落的保护更加坚定。

  日前,本市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了北京首批44个市级传统村落。其中,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等21个村已被列入前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传统村落覆盖京郊10个区,门头沟区最多,共有14个村落入选。这44个市级传统村落各具特色,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密云区古北口村北依长城,以庙宇、边塞及长城文化见长;房山区水峪村是明清古村落,村内收藏石碾128盘,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本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将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深入开展传统村落资源调查,将更多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纳入保护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将实行规划先行,有序修复。立足传统村落长远发展,综合考虑现状、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根据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资源禀赋,科学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有序开展保护修缮工作。

  经过各方努力,最终使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具备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较为全面的防灾减灾设施、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机制,保持好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过 程

  确保村民利益

  面对城镇化浪潮,接受现代化洗礼是谁都无法逃避的。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村民,当然拥有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为此,本市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将遵循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村民参与保护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依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保护修缮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村落内现有各类设施功能的前提下,统筹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村推进,分步实施,改善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探索盘活传统村落宅基地使用权政策。在保持传统风貌和建筑形式不变的前提下,依据传统村落保护修缮技术导则,推进房屋抗震节能改造。对无法纳入整村保护修缮的传统村落中传统民居单体建筑进行修缮,并加强长效管护,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将深入挖掘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编制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态提档升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户外运动、民俗展示等产业,激发传统村落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专家观点

  传统村落保护应“吃外住内”

  宋慰祖是设计行业内的专家,他曾利用6年时间,到全市13个区的100多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并得出结论:自古乡村建设千差万别,历史形成的村落各具特色,各有文化,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都要避免千村一面。

  传统村落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军事,有的是由于移民或商业,还有的是属于交通要道,保护它们的风貌并不是要千村一面,保护它的个性以及作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才能让人体会到各个村落之间的差别感。每个村要因村制宜,由规划设计机构进行“一村一设计”,不抄袭、不模仿。真正落实总书记所提出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村域设计规划做到以保护村落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村民的需要为依据。

  他认为,对传统村落保护设计,要制定严格的设计规范,要做到村域环境不能变,民居外观不能变,民居内部品质要提升的“吃外住内”设计原则。所谓“吃外”,就是传统村落保护设计要维护村落的传统环境风貌,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使农民通过传统村落保护,获得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而“住内”,就是提高民居内部生活环境品质,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吃外住内”传统村落设计保护方针,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又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记者 刘菲菲)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