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行业聚焦:良种攻关助攻小麦“三夏”

发稿时间:2018-05-29 09:48:00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在查看节水小麦品种长势。本报记者莫志超摄

  编者按:三夏将至,麦浪滚滚,麦区不断传来好消息。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绿色优质稳产已成为小麦育种新方向。国家小麦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开展以来,节水抗旱、抗赤霉病、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不断涌现,我国小麦育种在保持稳产的基础上又迈上了绿色优质并重的新台阶。本期带您关注良种攻关选育出的新品种。

  只浇“春一水”亩产也破千

  “经过节水鉴定,石麦15、石麦22、衡观35、轮选103、邢麦7号、邯麦13、冀麦418七个小麦品种为黄淮麦区北片节水性较好的绿色小麦品种,在足墒播种、春浇‘一水’条件下,可实现亩产1000斤以上。”近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的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暨华北麦区节水品种现场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宣布了一批节水抗旱小麦品种。

  良种攻关开展以来,小麦攻关组围绕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传统小麦种植灌溉水量大之间的矛盾,重点加快节水抗旱品种选育,为实现华北麦区节水稳产打下了基础。

  少浇水缓解“漏斗危机”未来力争全雨养

  眼下,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然而过去每到这个时候,河北的麦农往往会犯难。“过去的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两三遍水,我们也知道水资源紧缺,但不浇不行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向记者坦诚。

  的确,作为我国的小麦主产区,河北省小麦种植始终位于全国前列。据统计,河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00万亩,近四年的平均亩产更是超过400公斤。长期以来,河北的小麦种植较为依赖灌溉水,浇灌次数多、水量大是主要问题,于是也就有了“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俗语。

  但是,河北的水资源状况却决定了小麦不能随意拧开“水龙头”。河北本身就是资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七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即便这样,河北省的年用水量仍然将近60亿立方米,超采率高达23%。在这之中,农业成为了用水大户,而小麦的灌溉用水占比又超过了50%。

  水资源与需水量之间的极度矛盾,造成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目前河北省的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经达到6.7万平方公里,并形成了多个漏斗区,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就有7个,严重威胁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张志刚表示。

  减少小麦的灌溉用水量,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实现小麦少浇水也能获得稳定产量?育种家把目光放到了品种的水利用效率上。“通过在育种中筛选根系发达、叶片功能强等特点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的生育期需水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果中介绍。

  因此,良种攻关的目标也就十分明确,加快培育推广一批节水抗旱稳产的小麦新品种,做到“只浇‘春一水’,亩产也破千”。此次会议上发布的7个节水品种,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

  “实际上,节水品种和抗旱品种是两个概念,节水品种的目标是只浇‘一水’,而抗旱品种的目标则是在全雨养的前提下确保稳产,也就是浇‘零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补充道。据了解,目前尽管全雨养品种距离大田生产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有不少组合和试验品种表现出了在浇“零水”条件下较强的抗旱性,实现华北水资源短缺地区小麦的全雨养指日可待。

  整合关键资源良种攻关加快选育进程

  其实,华北地区针对节水小麦品种的选育工作早就已经展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华北地区小麦的灌溉次数就从最早的五六次逐渐减少到三四次,但是距离“春一水”的目标还有不少路要走。

  “实现‘春一水’,对小麦的水利用效率要求非常高,需要较好的育种材料和针对性强的筛选过程。”小麦攻关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肖世和表示。而2014年开始的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则大大提升了节水小麦的育种进程。

  在组织机制上,小麦联合攻关将25家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力。以此为基础,小麦攻关组汇集各方资源,构建了覆盖种质创制与发掘、品种选育、品系鉴定、生态区测试、示范与产业化五大环节的协同体系,并整合了23个鉴定点、48个试验站和15家科教机构的科研力量。节水抗旱组还充分利用已有的国家抗性鉴定平台,据统计,2017年攻关组在河北省农科院和河北大地种业实验基地累计鉴定材料76份,有效拓宽了节水品种选育宽度。

  节水攻关的效果十分显著,一批节水高效品种选育技术体系相继完善。在石家庄市农科院,“水分调控垂直选择”技术体系让具有根系优势的小麦能够脱颖而出;在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水旱交替定向培育综合选择”技术体系增强了选育过程的针对性;在沧州市农科院,“两圃平行交替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则有效加快了筛选速度。

  据计算,在良种攻关的促进下,目前华北麦区春季灌溉平均次数为2次,比过去平均节水超过30%,同时保证了小麦丰产不减产。而综合考虑节约种子、电费、人工等方面成本,平均亩经济效益增加100元以上。“依托良种攻关开展的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破解了华北漏斗区地下水超采难题,实现了小麦节水和高产稳产的统一,成为华北麦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表示。

  品种+补贴+技术河北累计压采地下水24.5亿立方米

  应该来讲,节水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受益最大的还是河北省。“现在,有了节水品种,只浇一次水就够了,一亩就能节水50立方米,产量还不低,再配上相应的栽培技术,合下来每亩能多赚120-160元。”高志清表示。高志清动员合作社农民,把3000多亩地中的2200多亩都拿来做节水品种示范,让农民真切感受到节水品种带来的实惠。

  “2014年以来,河北省加快了节水品种的推广速度,通过‘品种+补贴+技术’的方式逐步落实。”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介绍。

  在品种方面,河北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在人工模拟干旱棚和田间自然抗旱两种环境试验鉴定的基础上,还将抗旱鉴定指数高低作为品种能否通过审定的重要依据,审定品种的抗旱性必须达到中等及以上。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推广节水品种73个,面积达到2200万亩。

  在补贴方面,河北省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小麦节水品种培育和良种扩繁推广,对审定的节水品种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在全省前10位的品种选育单位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2014以来,河北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39亿元,充分调动了节水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积极性。

  在技术方面,河北省针对冀中南高产麦区、冀北麦区、黑龙港流域麦区三个不同生产类型区,集成推广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并在9个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设立节种、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攻关田。“我们通过抓示范方,带动市县乡,进而带动形成了1000个节水小麦示范村。”段玲玲说。

  据了解,2014年以来,仅节水小麦这一项,河北省压减地下水的开采量就达到24.5亿立方米,占到河北省全部压采目标的30%。今年,河北省节水小麦品种的推广面积更是超过了2700万亩。下一步,河北省将通过引导小麦育种方向由限产节水向稳产节水转变,力争3~5年内再培育出10~15个突破性的节水小麦品种。(记者 莫志超)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