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乌蒙高原腹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田垄间,如今正上演着一场智慧种田的农业变革。这个有着400余年马铃薯种植历史的地方,作为贵州省马铃薯生产大县、全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曾一度因丘陵山区的复杂地形陷入“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
近年来,威宁县委、县政府依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马铃薯产业为突破口,补齐山地农业机械化短板,不仅让农民种地从“靠力气”变为“靠科技”,还蹚出了一条以农机化带动产业升级、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政策+基建+培训”三管齐下,农机普及让山地种地变轻松
“以前种马铃薯,开沟、施肥、播种全靠人工,一亩地得忙活大半天。现在用智能化播种机,这些工序一站式完成,一天时间就能种12亩地,比人工快太多了!”威宁县双龙镇江林村种植户马勋权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农户在农机普及后的真切体验。
在推动山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威宁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提高农机普及程度作为首要任务,打出“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完善+技能培训”组合拳。一方面,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降低农户购机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为农机作业扫清“障碍”;同时,常态化开展农机使用技能培训,让农户不仅买得起,而且用得好。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激发了农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截至2024年年底,威宁县农机拥有量已突破12万台(套),建成2个农机应急服务中心和10个农机服务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农机服务网络。新引进的马铃薯播种机单日作业面积达40亩,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多功能马铃薯收获机日采收量达100吨,成本比人工降低40%;残膜回收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的推广,更是让整体种植成本下降40%。数据显示,2024年威宁县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3.34%,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65%,昔日“靠天吃饭、靠力种地”的局面正被逐渐改写。
“三级服务+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破解“用机难”
“每亩每年交380元购买‘全托管套餐’,从种到收的机械化服务全不用愁,比自己雇人划算多了!”威宁县双龙镇农户刘伍朝提到的“全托管套餐”,是当地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针对丘陵山区农户分散、农机使用成本高的问题,产业园创新打造“县统筹+乡托管+村共享”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户既能用得起农机,又能用得好农机。
在县级统筹层面,产业园依托县级龙头企业,投入170台农机组建专业服务队,开展跨区作业服务,每年作业面积超2万亩,解决了单个农户购机不划算、用机不及时的难题;乡镇托管服务则推出“全托管套餐”,农户只需支付固定费用,即可享受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大幅降低种植风险和劳动强度;在双龙镇凉山社区设立的“村级共享平台”,配备植保无人机、马铃薯收获机等设备,农户按需租赁,日均费用较以往降低60%,让小农户也能便捷享受现代农机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产业园还创新金融模式,开展“农机服务+风险共担”试点。农户可将采收后的马铃薯按市场价抵付服务费,由公司垫资参与种植投资,形成“企业+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威宁县已在10个涉农乡镇建立农机服务社,整合自有及联盟农机具300余台(套),通过“公司+服务社+农户”模式高效运营,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科技赋能破地形制约,智慧农业让农机更适配山地环境
“搭载北斗导航的播种机,行距误差能控制在2厘米以内,出苗整齐度达到95%,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威宁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农机手操控着智能农机穿梭田间,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生长情况,一幅“智慧农业”图景在乌蒙高原徐徐展开。
针对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的特点,威宁现代农业产业园特别强化科技支撑,从智慧农业发展、山地农机研发、农机农艺融合三个维度发力,让农机设备更适配山地环境,让种植技术更贴合产业需求。在智慧农业领域,威宁将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深度融入农机服务,2024年单季智慧农机服务就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面积达300亩,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药液利用率提高30%,实现了精准植保、减量增效。
为解决山地农机适配性差的问题,产业园建立农机应用创新及维修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适宜山地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改装和创新工作。2025年,园区建设1300余亩示范基地,种植特色马铃薯品种,同步试验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为山地农机研发积累“威宁经验”。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产业园建成集“农机操作+农艺标准+智慧农业”于一体的培训中心,开设拖拉机驾驶、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植保飞防等课程,累计培训农机手127名,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同时,针对山地条件研发适配农艺规范,明确垄高、行距等关键参数,确保农机作业与种植技术无缝衔接,推动农机农艺协同推广。
如今,行走在威宁的山间田野,智能化农机穿梭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域,智慧农业赋能增效,马铃薯产业正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全链条发展加速转型。威宁以农机化为支点,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更将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威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