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燕山余脉的轮廓在澄澈的天幕下愈发清晰。凛冽的寒风中,一股混合着湿润泥土与甘甜薯香的气息弥漫在村落间,家家户户的仓库里,饱满的紫皮甘薯堆成了小山,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人影攒动,“今年这800亩地预计能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种植大户于凤军望着满仓的“金疙瘩”,笑得合不拢嘴。2025年,青龙山镇甘薯产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2亿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紫皮甘薯,如今已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曾经的青龙山镇,甘薯种植户各自为战,品种杂乱,“好薯卖不出好价钱”成为群众心头的难题。面对产业发展困境,青龙山镇党委牵头推动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连片打造5000亩甘薯核心种植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方式,共建200亩名特优新甘薯试验基地。“我们成立5个党小组,把试验基地划分为5个党员责任区,由支部书记和党员种植大户包片负责。”青龙山镇党委书记邵晓文介绍。
在甘薯加工车间里,党员技术员高庆生正在指导工人把控粉条制作的每个环节。这些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手工粉条,如今已畅销全国。线上销售同样火热,各村开设的直播间里,村书记们主动当起主播,把青龙山地瓜、青龙山粉条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青龙山镇依托甘薯产业经济带,融合一二三产业,打造农文旅一体的甘薯特色小镇。游客们循着薯香而来,亲手体验甘薯加工的乐趣,品尝薯糕、薯粥、油炸薯丝等特色美食,感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镇党委精准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旅游+”新模式,精心培育9家特色农家乐、6家主题民宿,直接带动就业超1000人,实现综合增收4000万元。从田间地头的新鲜甘薯,到车间里的精制粉条,再到景区里的文旅体验,这根小小的红薯完成了从农产品到“旅游商品”的华丽转身,真正成为当地百姓手中的“致富金条”,让“出山”之路越走越宽,让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通讯员 胡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