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是大学生村官的庄严承诺
发稿时间:2017-09-25 08:10:08 来源: 中国网
在房山区良乡镇南刘庄村的温馨家园里,有全镇45名智力和精神残障人士,平常,大家在这里吃饭、交流、进行体能和智力康复,井然有序。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竟是一名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任高旗。这名大学生村官,用自己的坚持扎根农村,带着残障人士走出封闭状态,逐渐参与到社会交流和互动中。(9月25日 北京晨报)
公益不是说的,是要做的;志愿服务不是想起的时候参与一下,而是长久的责任。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如何融入基层、扎根基层,又应该以何种姿态参与志愿服务,任高旗提供了路径,给出了参考。融得进、干得好、留得住,这是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的路径选择之一,却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冲突,任高旗心中牵挂着自己的公益助残事业,“不能走”、选择续聘,高兴了村里人,却气跑了谈了6年的女朋友,舍小情就大爱,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庄严的承诺。
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这个道理不是谁都明白,即便明白也未必不装糊涂。任高旗不简单,毕业后来到农村,除向村里其他干部请教外,还多次走访村民家摸情况。当了解到不少家庭为学生寒暑假没事到处乱跑而苦恼后,曾是跆拳道国家一级运动员的他,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免费开个跆拳道训练班,为乡亲们做点贡献。在南刘庄村,任高旗“感觉就像回到自己的村里一样”,秧歌队的排练、选音乐、找视频,修水管、修电器,甚至收庄稼,只要缺人手,村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多一点亲近,少一点防备。做公益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懂受众。任高旗成立了“温馨家园”残疾人康复中心。他像一个“大家长”一样,守护着来自附近几个村的45名智力和精神残障人士。为了融入他们,任高旗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有时候也和他们一样在地上打滚,还教他们搏击训练、学做广播体操、制作手工艺品,逐渐进入了“身心康复训练”阶段,可以生活自理。
多一份力量,少一丝狭隘。做公益靠一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还要借势借力。“因为残障人士不都在温馨家园,就拿我们周边的村镇来说,一些情况更加特殊和严重的人根本没法出门,他们更需要帮助”。为此,任高旗发动附近高校学子的力量,利用业务时间与学生们一起打篮球、吃饭,邀请他们参与志愿服务,很快便拉起了一支10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还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残障人士走进校园,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人生难免会面临诸多选择,任高旗在爱情与事业的纠葛中,选择了继续留在农村,“在南刘庄村这份事业还没做完,不能走”,他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无声的承诺,在自己的舞台上帮助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热心公益。(文/史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