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热点时评 >> 正文

警惕“新技术”上的形式主义

发稿时间:2018-10-12 11:29: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无论是之前的QQ、微信,到现在形式各异的“软文”和“推送”、行业部门的系统和App,都极大地满足了工作需求,但种类繁多的系统和App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令基层工作人员分身乏术。

  不可置否,“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是时代性的,各种新技术的运用、新平台的涌现,为我们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这些“新技术”“新载体”记录工作,能客观看到工作落实情况,保存“痕迹资料”,但少数新技术却在执行过程中走了调、变了味,沦为了新的形式主义。

  少数同志通过在微信群分享一些看似“忙碌的身影”在群里“秀工作”乃至于弄虚作假力求得到领导表扬;一些地方大事小事都编“软文”、搞“推送”,表面上大做文章,照片上花大力气讲究构图、色彩、摆放顺序以突出“主体”,却忽视了工作本身和文章内容,干货不多,错别字不少;还有一些地方把某些App里的定位作为是否在岗工作的评判标准,不考虑实际情况,部分基层干部为了定位而定位,到工作现场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上打上一个“红点”——定位,拍下“证据”,“立此存照”“干事创业”,更有甚者利用APP漏洞谎报“军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群众工作开展的如何,项目进展情况,不仅伤害了低调实干者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的认同感、损害队伍的形象。

  追本溯源,这些现象虽然出现在基层,同样折射出了许多问题。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一方面,上级部门和领导强调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来督促工作,无形中产生考核标准和导向,使“微信群”、“软文”和“推送”、某些App的运用成为工作是否落实的直观体现,导致少数工作人员醉心于“纸上功夫”。另外一方面,片面讲究和追求“痕迹”,依赖所谓的“新技术”“新系统”来查找基层工作问题,未在深入基层、搞调研上苦下“绣花功夫”,给少数缺乏实干精神的工作人员钻了空子,为他们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隐形的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无论是运用“新技术”还是“面对面”,聆听民众心声、切实为民办事,都是各级干部不变的职责,为民、务实、清廉,都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作为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警惕“新技术”上的形式主义,以深入基层工作为主,尽量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的负担,少一点不必要的“表面文章”。其次,要大兴务实调研之风,多到田间地头看看,到街头巷尾转转,和群众多聊聊,多听听群众中的“真声音”。同时,也要改善考核方式,深入干部职工工作的一线跟踪问效、零距离督导,减少在“堆砌的汇报材料”中考核,杜绝在“摆拍的工作写真”里考核。广大基层干部更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实干之风”,将用在拍照留痕、编辑“软文”和“推送”上的精力,用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上,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干好每一件实事、好事,以工作实绩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口碑。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扶贫办 杨松霖 罗向荣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