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热点时评 >> 正文

过好“五关”,做好大学生村官

发稿时间:2019-01-16 08:44:00 来源: 大学生村官之家网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工程中,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村官典型。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对于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面对艰苦的基层生活环境、繁琐的基础工作内容,不免会有些许不适应、难融入,想要心无旁骛、不遗余力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学会过好“五关”。

  一是刚到基层需要调节适应的“心态关”。“做好心理准备,基层条件还是很苦的,以前有些女同事下村第一天晚上都会想家,哭的睡不着觉。”在一次新任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曾任的村官这样说道。刚从高楼林立包围的大学中毕业,课堂、宿舍、体育场的学习生活,为我们屏蔽了学校之外风里来、雨里去为柴米油盐奔波的艰苦。我们想象中的工作,可能是晨间清脆悦耳的鸟鸣,还有午后撩人心脾的暖阳。到了基层后才发现,有时候面对的是晴天到处是的苍蝇,是雨天满脚的泥泞。去一趟县城可能要做几个小时的大巴车,忙碌了一天的工作还需要自己刷锅烧饭等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基层工作的辛苦是无可避免的,但心态的调整是可控的。正视城乡发展的差距,化压力为动力,去接受生活工作的苦,体会群众生活的难,才会有工作思考的细,有工作收获的甜。

  二是异地工作不得不面对的“语言关”。农村普通话普及率不高,沟通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难啃的“硬石头”,尤其是与中老年群体。很多大学生村官入村后,因为村干部大多用方言交流,以至于对于工作部署不清楚,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大多依靠查找资料。入户调查时,对于中老年群体,就会出现彼此听不懂的局面,有的时候只能依靠村干部“翻译”。多听、多说、多观察,利用下户的时间,和村民多沟通,不要怕听不懂会尴尬,学会在交流中积累。慢慢的会发现,跨越“语言关”的过程,不仅听懂了村民的话,还更加熟悉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三是从零开始的“工作关”。在基层工作面前,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从党建工作到综合治理,从司法行政到财务管理,从新闻宣传到外部联络,还有最重要的、贯穿始终的精准扶贫。有些大学生村官会有畏难情绪,一下子接手三四项工作,没有理清头绪,眉毛胡子一把抓,再加上村里事情多、人手少,有时候没有人提醒,就会出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要掌握方式方法,刚踏入工作岗位,首先要先理清工作思路,凡事分有轻重缓急。再者对所负责的工作,要先虚心请教,并花时间去做工作思考,结合村情实际,落实工作计划。最后,还要将细心放大,利用好时间,提高效率,一件一件的把事情做好。

  四是需要自我调节的“生活关”。在城市的时候,有时间会去逛街购物买衣服鞋子,去下个馆子吃顿大餐,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去电影院看喜欢的影片。到了村里面,大多离县城比较远,没有那么多可以娱乐的选择,有些人就会觉得无聊。但是,基层有基层的生活方式,只要愿意发现,仍然可以过的丰富多彩。可以围着山路,吹着山风跑跑步;可以陪着孤寡老人聊聊天、剥剥豌豆;可以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带着他们写作业、做游戏……基层可以教会我们,把有趣的生活过的有意义。

  五是跨越年龄差的“朋友关”。村里面年轻人少,刚到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大多时间又在忙于工作,去以前的朋友联系也会变得少,并且身边可能有时候连个面对面说话的人都没有。“老马识途,人老识理”,要学会去交“老朋友”。听听村里的老人们忆苦思甜,学习他们身上来自黄土地熏陶的质朴和踏实,学习春耕秋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和恬静。也可以和他们多讲讲时代发展的快捷便利,讲讲政策关怀的光明前景,慢慢地,就会发现身边多了很多“忘年交”。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具有十分强大组织力和号召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大学生村官要立足自身岗位,结合具体实际,做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做好基层群众的“勤务员”。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咫尺,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跨过“五关”,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乡村建设努力奋斗!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西王镇夏集村 选调生村官 冯琪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