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热点时评 >> 正文

执着奋斗成就山海深情

发稿时间:2021-02-02 15: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根据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下闽宁镇发展的真实故事创作的电视剧《山海情》深受好评。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和福建对口帮扶下,不断探索脱贫致富路子,通过努力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山海情》是一个时代的经典缩影,闽宁协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成功道路。笔者所在的云南剑川,得益于沪滇扶贫协作、部门挂钩帮村等结对帮扶举措,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如虎添翼,百战百捷。作为奋斗在基层扶贫工作的一员,见证了身边的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引领下一步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梦想,看这部电视剧时仿佛身临其中,感悟颇深。

  要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入无门、读书无路是广大农村青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没奔头那才叫真的苦”,电视剧《山海情》中,为了实现搬迁致富,李水花、马德宝等青年一代面对一穷二白、捉襟见肘的沧桑现实,凭着一股子不服输、不认命的“拼搏劲”,建棚种菇、承揽工程、开办超市……他们满怀希望,筚路蓝缕、越挫越勇,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用激情和汗水诠释了“无奋斗,不青春”的铿锵誓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终“未来真的来了”,勤劳、自强的他们“好梦成真”,建设起新家园,开创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身处新时代,青年人更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以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久久为功,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要有攻坚克难、协同配合、同舟共济齐扬帆的团结协作精神。《山海情》所讲述的闽宁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移民就业、发展教育等景象,生动展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闽宁模式”。得知“福建连续三年,每年给西海固扶贫投资1500万”,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张树成和马德福激动万分,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凌一农教授和他的团队心无旁骛向闽宁村村民传授种菇技术,千方百计帮助菇农解决销路问题,支教老师郭闽航真情支教……住房保障、产业帮扶、教育扶贫,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激活当地发展的“一池春水”,助力曾经漫卷风沙的苦寒地、干旱贫瘠的西海固实现了“绿色转身”。如今的闽宁镇,山川换颜,水土重生,塞上处处是江南的壮美画卷绚丽夺目。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的金玉良言,再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电视剧里的“闽宁协作”,还是笔者所在云南剑川的“沪滇协作”,无不生动诠释了国家扶贫政策的优势,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青年人更要有团结的意识、团结的胸怀,带头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真正把团结协作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有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奉献精神。电视剧《山海情》中,为了实现当地政府“要把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宜生存的村庄优先搬迁到玉泉营那边的大平原上”这个“脱贫致富第一步”的目标,负责移民搬迁工作的张树成主任呕心沥血,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年轻干部马德福为了移民搬迁工作回到家乡,用心用情用力,引导父老乡亲筑梦、逐梦,披荆斩棘,开创“未来”。为了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无数像马德福一样的年轻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扶贫一线,践行人民公仆的初心使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要时时处处不怕苦、不怕累,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抒写出无愧于青春的合格答卷。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委组织部 段红池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