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热点时评 >> 正文

让村组干部培训更“接地气”

发稿时间:2021-03-23 17: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这个基础必须依靠村组干部这支骨干力量来夯牢。当前,各地新一届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陆续进入完成时。如何使村组干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好“宣传、组织、指挥、协调”等重要角色?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实施精准化教育培训,让村组干部培训更“接地气”,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让培训理念更“接地气”。这里的“封闭”一方面指村组干部的固化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指教学模式的封闭。村组干部更多的是和老百姓打交道,他们常常凭经验办事,认为与其学习不如多干一样活、多入一个户,主观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从教学培训模式来看,招式单一,造成了学员“无感”、效果“打折”。这就要求培训要采取多种方法“请进来”,把有较好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学者教授、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行业精英请进来;“走出去”组织村组干部到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开拓眼界,提升村组干部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同时,突出教育的本土性,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让培训更接地气。

  变“吃粗粮”为“备精粮”让培训方式更“接地气”。大多数村组干部由于年龄、文化、工作经历等基础因素的影响,存在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跟不上的困境。试想:80后新一代村组干部最缺什么?50岁以上经验丰富村组干部需要什么?高层次学历村干部需要什么?文化层次偏低村干部需要什么?我们既然轰轰烈烈的搞培训,就应将培训搞得扎扎实实。变“吃粗粮”为“备精粮”,训前抓好准备工作,对村组干部进行全面摸底,分门别类建台账,再根据掌握情况和本地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上突出需求导向,从村(社区)、小组基层工作出发予以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比如,建立长效结对培训机制,组织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村组干部与年轻的村组干部结对,帮助年轻村组干部在实践中学会做群众工作、逐步锻炼成长,反过来年轻干部也可以在信息化办公业务方面帮助老同志。

  变“单一型”为“复合型”让课程设置更“接地气”。当前很多地方在课程的设置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但不同程度仍然存在培训大多围绕“方针政策”,除了“文件通知便是会议精神”的“单一型”讲授培训,这就要求教育的职能部门、组织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村组干部的特点,在注重课堂讲授的同时,适当扩大自学时间、集体讨论时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增添一些村级事务管理、群众工作艺术、种养殖技术等村(社区)实用技术知识,增强培训的实用性,比如,针对乡村治理方面的培训可以组织开展“村容村貌对比”图片展示,通过“有图有真相”和部分优秀村干部的“现身说法”全面激发村组干部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引入新鲜元素,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要求,着眼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数据化、智能化,探索建立学员学习电子档案、网上学习、一网管理、数据跟踪等模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科学性时代性。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委组织部 杨海燕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