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大渡河峡谷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最美的峡谷之一,其山峭、路险程度也是全国少有。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就坐落于大渡河峡谷悬崖峭壁上,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
2019年4月底,汉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宜东工商所所长冉龙云被选派为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驻村帮扶之路。
全村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流失,古路村被评为汉源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考虑到古路村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冉龙云也年近半百,单位领导本打算让他歇一歇,另找年轻人去古路村任职。但冉龙云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我驻村工作时间长,对脱贫攻坚工作业务熟、门路清,20多年基层工作经历让我熟悉群众工作,去古路村没人比我更适合,还是让我去吧!”从此,冉龙云与古路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沉”下身 真抓实干赢信任
“一个机关单位过来的,能帮我们解决啥子问题呢?”“一来就喊开会,台上讲得倒是好听,下来不晓得能办成几件事哦?”面对群众的质疑,冉龙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就要静下心来,让“身”“心”都沉下去,把自己当成“村里人”,用真抓实干赢得群众信任。
来到古路村的第一件事,冉龙云用半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大家的所思、所盼。得知2018年,由于修路占地、零星林木补偿等问题,导致从古路村活动室到4、5组长4.8公里的通组公路一直未能动工;村民们喝水基本靠“背”,背水喝一天要用“三背水”,冬天到来,水就被冻住了,只有把冰背回家烧火把冰融化,才能够得到水来做饭吃。
饮水难、出行难……这些问题就像石头一样压在冉龙云心中。如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找水源,跑项目,找资金……冉龙云召集村组干部和群众反复开会商讨,经过多方面的协调,修通了古路村活动室到4、5组长4.8公里的通组公路,让古路村4、5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大批村民返乡建房,创业;山顶上建起了蓄水池,现在一打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哗哗的就流出来了。
“想用水,再也不用靠天了。”古路村村民庆其成感叹道。
在解决饮水难、出行难的问题后,冉龙云先后争取资金、项目,帮助古路村4组争取水泥8吨,修建抗旱池1个;2、5组贫困户李树才、李国银修猪圈和加固维修房屋的6吨水泥,他也一一落实……上任仅仅一年,冉龙云从村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在他的协调下帮扶下,村民们一件件烦心事落了地。
兴产业 致富路越走越宽
村民苟明江钻过煤洞、干过修理工、当过修理厂老板,2016年看到村里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决定回家将撂荒十余年的土地种上花椒。冉龙云不仅把技术人员请进村子进行一对一培训,还组织他们走出大山系统学习管护技术。三年时间,花椒开始挂果,2019年苟明江在花椒上收入达4000元,看到花椒的市场前景,苟明江又流转了60亩土地种上了花椒。
“通过学习回来技术更好了,信心更足了,未来增收致富充满了希望。”苟明江说。
产业富起来了,村子里一批又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选择回家发展种植业。“我去年种植的花椒通过微商全部卖出去了,最高每斤170元,最低每斤120元。今年,已经预售了近150斤干花椒。”古路村花椒种植户申其龙在冉龙云的指导下做起了微商,花椒再也不愁销路。“要味道好更要卫生好,记得开微信,客人可以用微信订餐。你整不来,我来教你。”在冉龙云手把手指导下,以古路村3组党员申绍才为主的古路民宿也越做越火。
“看到我们古路村的老百姓都在积极学习技术,也掌握了一定技术,并且在实践中也做的比较好,我也非常高兴、非常欣慰,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冉龙云说。
驻村以来冉龙云凭一副把村民当亲人的“热心肠”,赢得了村民的信任;靠着一张婆婆“唠叨嘴”,为村里办了很多难事;用一双不喊累的“勤快腿”,使扶贫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冉龙云说,我来天梯彝寨就是来打硬仗,冉龙云一天没有忘记,他在脱贫的路上奋勇向前,正带领古路群众大步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