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要更高质量农业职业教育
发稿时间:2022-08-23 09:16:00 来源: 光明日报
日前,有媒体援引农业农村部消息称,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业领域职业教育,指导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加快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养“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输送农业领域优质人才,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有作为,但也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宏观上,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农业职业教育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尤其是本科及以上的农业职业教育成为明显短板,限制了各类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制约了农业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微观上,多方面的困惑和挑战普遍存在,如农业职业教育认同度低、生源差,“爱农”思想教育不够、人才流失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硬件条件差,实践型教师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专业设置陈旧、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实践实训平台建设滞后等。
为了更好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统筹、县乡村三级相衔接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也要科学布局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等人才培养的规格、梯次和结构。着力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通道,全面满足“三农”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农业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农业职业教育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即以农业技术技能教育为主。但随着现代产业技术复杂性的增强,其背后的科学支撑需要跟上,因此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需要增强。为了应对未来快速发展的职业变化,职业教育也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前,国家层面印发关于职业教育发展及改革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等要求。加速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推动普通高等教育整合相关非传统教育资源,发展成应用科学大学或多科技术学院,开展应用型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在发挥知识和原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向应用型教学和产教融合延伸。另一方面要推动部分中等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延伸,在保持技术技能型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向知识体系教育延伸,加强对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农业职业教育也可以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实施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职业的认知、职业理想、职业伦理和“爱国爱农”思想,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实现农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要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参与、市场运作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形成多种主体参与的办学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提高软硬件水平,并通过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保障教师的报酬待遇权、进修培训权等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技能标准体系为结合点,围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探索“农科教融合、育训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信息技术普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互联、经验推广、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创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通过丰富评价模式、手段、指标等方式,突出核心技能、建构知识基础、培养勤劳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优化农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赋能乡村振兴。(作者:钱文荣,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