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如何留住人才
发稿时间:2024-08-19 10:16:00 来源: 农民日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年轻人认为做农民、干农业没奔头,脱离农业成为他们摆脱落后的“梦想”。乡村人才流失、难引进、难培育也成为目前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堵点和瓶颈,是我们必须破解的时代发展课题。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许多人在问,乡村振兴人才都留不住怎么振兴?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提升,对农产品的品质和结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样,随着科技水平迅猛发展,以植物学、动物学、规划设计学等学科为基础,催生的现代农业产业、现代乡村生活也悄然来临。从乡村发展趋势来看,将有高知识结构、高能力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农人”留在乡村、投身乡村建设,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才是促进乡村人才发展是原动力。我认为应该在如下方面再下功夫。
一是积极为“新农人”搭建科技实践平台。首先,要搭建利用好引进人才和培育职业农民成长的平台。比如,通过科技特派团、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农家小院”等渠道,搭建学者参与乡村建设社会实践的平台,形成教学课堂和乡村田野互动互促,既实现学有所用,又为乡村引进、培养人才提供了机会。其二,要搭建科研人员的创新科研研究成果孵化平台。比如,农业科研基地、实践基地、示范村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龙头企业、优质产品。其三,要搭建科技和人才及农产品交流交易平台。比如,设立农业农村技术交流交易创新创业中心、举办农业技术博览会、论坛,搭建大数据信誉评价、交易评估系统等实践舞台,不断开阔“新农人”眼界,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努力为“新农人”谋求更宽和更好的出路。首先,在人才选用上要拓宽渠道,不仅要让相关学科的学子有选择乡村发展的机会,还应让从事农业的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和“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优良技艺的人才有系统学习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其次,还应给从事“三农”事业的人才提供多种、多次的选择机会,免除后顾之忧。再次,要为从事“三农”事业的人才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培养机会,应加快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协同推进培养“三农”人才的合力机制。同时要加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创业平台建设,做到“三农”人才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让“三农”人才有更好的出路。
三是让乡村人才体现人生价值。营造爱农懂农善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价值取向,政府不但要加大新时代“新农人”的宣传力度,树立弘扬先进“新农人”的典型事迹,给予多重政策扶持,还应该有效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构建信誉评价体系,用群众公认的市场价值来给有成就的“新农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让大家从心底认识到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地位、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更多人产生到农村实现一番作为的强烈愿望,让广阔乡村形成吸引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土壤和氛围。
总之,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建设工作,培养一支高质量人才队伍,要靠事业留人、靠温度留人、靠美好生活留人,只有实现人才愿景和实践场景的双向需要,才能实现供需的双向奔赴,更好地把人才留在乡村。
(作者:刘晓山,系原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