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青春元素,更是推动乡村发展动能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吸引留住乡村青年人才,为他们激活乡村人才磁场,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实现乡村共富的一道必答题。
更好吸引留住乡村青年人才,要为他们搭建有所为、能作为的广阔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鲜活力、蓬勃动力。
新兴产业的生根发芽,不仅要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有相应适配度,还应与基础设施的健全完善、人才的引育留用相结合。第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具备创新思维、掌握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新农人”积极投身农业及相关领域,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引入生态农业、品牌运营等业态,积极推动乡村农业与文旅、电商、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链升级,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多维度发展。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不再将目标仅仅局限于粮食生产,而是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不断建构起绿色、低碳、循环、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第三,健全乡村物流配套体系,积极引进现代农机、信息化管理等手段,通过科技应用、创新发展等做法,大力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逐渐形成以产业为根基、市场为引擎、青年人才为主力的发展新模式。
更好吸引留住乡村青年人才,要为他们不断完善“引育留”的好制度。近年来,不少地方强化战略思维,适时推出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解决好青年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着力提升青年人才各项福利水平,让他们在薪酬、医疗、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构建尊重、关心青年的社会氛围。第二,要着眼长远,整合各类涉农政策,为乡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最大政策扶持,扩大对青年群体的优惠覆盖面,提供“一站式”便携服务,特别是在资金支持、项目孵化、技能培训、职业发展、人才编制、职称评审、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第三,坚决破除乡村社会“关系户”“人情账”等人为干扰因素,建立以综合能力、实干业绩、长远发展等指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形成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人才选拔生态,打通人才向上流动渠道,拓宽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增强青年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逐渐探索出台“乡聘县管”“柔性引才”等机制,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村人才短缺的难题,又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更好吸引留住乡村青年人才,要为他们在各项工作中“挑大梁”提供机会。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有文化、有创新、有活力的青年人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和引领者。
相关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年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要鼓励年轻人在乡村事务上多挑大梁、多担担子,充分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青年人才供求机制,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人才供求动态平衡机制,形成人才的有效供给与乡村产业优化升级的良性互动。同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梯队建设,精心选拔具有引领作用的青年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和榜样示范效应,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传播乡村发展声音。另一方面,在农村公共事务上,多让年轻人“担主角”,比如,适时推出并建立“乡村CEO”制度,引进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农业人才,让其为乡村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管理水平;让更多乡村青年“规划师”脱颖而出,对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创新元素设计,打造美丽乡村魅力“画卷”,推动农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餐饮休闲等业态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乡村生态价值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相互交融。
乡村振兴,唯在得人。乡村振兴路上,农村是一方大有可为的希望田野。要多措并举,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带着知识、技术与梦想,回到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造福一方。广大青年也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张海波,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