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办近日公布,自2024年2月以来,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取得明显成效。各地形成的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平均340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117项、配合履职事项99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124项。
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中,基本履职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必须全面承担的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分清县乡主次责任、理清责任链条,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将乡镇(街道)接不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物归原主”。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通过明确基层权责边界,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长期以来,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致、责能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基层负担过重。一些乡镇(街道)牌子多、制度多,“被检查”“被考核”异常频繁,给基层干部造成很大负担,导致他们抽不出更多精力抓落实。
现在,随着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全面编制完成,乡镇(街道)职能职责更加清晰,县乡关系进一步理顺,基层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统战、社会工作等领域的职责列细列明,基层工作由谁干、怎么干、对上联系哪个部门等问题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模糊等现象的发生。特别是消防安全检查、“两违”整治等领域60多项长期困扰基层、县乡交叉扯皮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为基层干部筑起一道减负“防火墙”,从而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不是说不需要发文通知,也不是说不需要开会强调,更重要的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用制度规范源头治理、用清单规范法定职责、用责能推动基层联动。立足小切口,设置硬约束,以清单的方式厘清基层履职事项,着力打造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能有效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编制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更艰巨的任务是用好履职事项清单的具体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涉及多个系统、多个行业,需要运用“一盘棋”的思维,强化统筹协调、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各部门、各地方高效运转,既搞好职责分工,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发挥好这根“针”的穿针引线作用,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机制。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以扎实的作风,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共同发力,统筹为基层减负并赋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才能把基层干部的负担减下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申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