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人队伍来源质量,关乎党支部战斗力,关系乡村振兴成效。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头雁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严管的态度、厚爱的温度,让村党组织书记真正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十四五”期间,各地着眼基层实际和班子建设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建立后备队伍、抓好换届选举、强化教育培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顶层设计高位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历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都对加强基层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做出部署安排。出台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等相关政策文件,紧抓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作用,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农村的变化群众感受深切、农村的发展经得起时间检验。今年9月,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业更强了,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农民更富了,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3000元;农村更美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深刻证明了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拓宽源头活水,寻良才、育能人。带头人队伍来源质量,关乎党支部战斗力,关系乡村振兴成效。坚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头雁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湖北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11个部门联审“过筛子”,确保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甘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河南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把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前沿,靶向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截至2024年底,全国48.5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7.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将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严管厚爱出动力。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既严管,也厚爱。举办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开展换届后村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评估等,有力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能力,极大提振了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健全日常监督与履职考评机制,压实基层党委责任,将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纳入考核评价;强化激励保障,通过提高报酬待遇、落实养老保险、健康体检等措施解除后顾之忧;畅通晋升渠道,持续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一系列务实举措,突显严管的态度、厚爱的温度,让村党组织书记真正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头雁能领航,群雁才齐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离不开村党组织负责人的身影。聚焦“选得准”,深入了解发展需求与现有人才储备情况,有针对性储备一批政治素质硬、带动能力强的后备力量;着眼“育得好”,提前谋划培育培训工作,设置矛盾调解实战模拟、电商项目对接演练等实践课程,帮助新任干部尽快适应岗位、履职尽责;立足“管得严”,通过多维度筛查、多群体走访了解等方式,全面掌握人选情况,对换届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提前预判、及时化解;注重“用得好”,为村党组织书记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树立“干好有奔头的导向”,将工资待遇、医疗补贴、养老待遇与履职成效挂钩,让村党组织书记有为有位,有奔头、有干头、有劲头。(王镜鉴 李贤东 刘冠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