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白金泉:贫瘠土地上“不服输”的带头人

http://www.youth.cn 2019-07-08 08:54:00 中国青年网

  “白书记虽然年轻,但特别有眼光、有想法。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为有这样的书记感到骄傲!”在采访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哈日道卜嘎查党支部书记兼嘎查达白金泉之前,村民彩云一直在向记者夸着他们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36岁的白金泉是一名退伍军人,2002年复员后,他回到嘎查又开始了劳作的日子。那时候,嘎查由于土地贫瘠、种植技术落后,乡亲们从年头忙到年尾,可手里还是没存下几个钱。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甘于贫穷、听天由命的观念。我作为退伍军人,是不能服输的,穷就得想辙啊!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如何在土地上挣钱。”白金泉说。

  白金泉用了整整3年时间到吉林省边打工边学习花生种植技术,还顺带储备了销售渠道。回到家乡后,他顶住家人和村民们不认可的压力,很快把学到的技术付诸实践,自己先种植了100亩花生。

  “那时在大家眼里我这个‘80后’就是个愣头青,没有获得收益前根本没人相信我。但他们没想到,当年我就挣了10多万元。”白金泉说,10万元当时在村民眼里可是个天文数字。

  白金泉趁热打铁,鼓励乡亲们和他一起种花生,他免费提供技术,并给大家垫付种子和化肥的钱。看到效益的村民们心动了,嘎查的花生种植面积第二年就扩大到1000亩,第三年就占到了全嘎查作物种植面积的95%,乡亲们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2009年,白金泉因为实干和乐于助人,当选嘎查达。上任后,白金泉牵头建立了科右中旗金农专业合作社,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将村民吸纳进来。之后,全嘎查花生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万亩,收益除返还给村民外,剩下的用于集体经济发展,构建了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总结多年摸索出来的种植“门道”,白金泉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种植花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调整种植业结构,农牧民才能稳定脱贫致富。”

  随后的两年,白金泉逐步把“跑风地”的花生种植退下来。2015年,白金泉平整土地,种植了10多亩的水稻,每亩收益比种玉米、花生多上千元。于是他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引进技术人员统一育苗、指导种植,建立加工厂并统一销售。现在嘎查160多户农牧民加入合作社,去年水稻种植产量达到900万斤,真正让“旱改水”成为了农牧民的致富田、增收田。

  去年,乡亲们又推选白金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白金泉说,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也决不能让乡亲们失望,脱贫致富只是第一步,让全嘎查人过上文明和谐的好日子才是他心中的目标。

  头脑灵活的白金泉又开始琢磨起了稻田公园,去年10月引进“认领模式”,推出了“我在哈日道卜嘎查有1亩田”的私人订制项目,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认领者不仅可以吃到450斤大米,还有20斤稻田鱼、5斤螃蟹、2只稻田鸭。我们产的每一粒大米都是优质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了解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信息。”白金泉拿出订单介绍,去年虽然是第一年开展私人订制活动,但是已经有了60多位客户。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出一片生态农业景观,不仅让哈日道卜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而且促进稻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生态附加值,拓宽农牧民的收入来源。

  10年来,在“80后”嘎查党支部书记白金泉的带领下,哈日道卜嘎查水稻发展得红红火火,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在贫瘠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昊

编辑: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