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浙江宁波市江北区:“高校院系联村”播下“乡创种子”

发稿时间:2024-06-19 10:28:00 来源: 农民日报

  “我也算是‘新鞍山人’啦!”最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的“云上鞍山·共富工坊”迎来了“00后”工坊管家助理——来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徐静依。接下来,她将负责打理工坊内外各项事务,帮助村民直播卖货,并帮村里的农家乐出谋划策。

  在村民眼里,这位“00后”是名副其实的直播达人,看着她在镜头前游刃有余,渐渐地都把自家特色产品往直播间“搬”。她有时推介民宿下午茶,有时推广非遗文创产品,有时还会联动景区售卖门票。

  徐静依的到来,让工坊主理人张小晨如虎添翼。如何把大学生的奇思妙想变成推动发展的“智慧宝典”?今年,江北区紧扣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的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充分用好共富工坊这一载体,创新实施“高校院系联村”行动,通过校地党组织党建联建、成立大学生乡村实践基地、村庄发展项目合作共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进村、实习实践进村、创新创业进村,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了乡村创业的“种子”。

  如今,依靠农家乐而兴起的鞍山村,已陆续开发出了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咖啡酒馆等多个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打造出了多个特色农创品牌,3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创收致富,“直播流量”正加速转化为“共富能量”。同时,依托“导师带学生、学生带农户”的“三级帮带”机制,村里还累计培育了20名既拿得起锄头、又玩得了镜头的农民主播。

  前不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将村庄“搬”进毕业设计,带着作品到鞍山村路演汇报。“这场写在大地上的毕业作品实践,既提升了鞍山品牌的流量,又基于校地合作新模式,促进了人才和产业的‘双更新’。我们正加速落地路演选出的6个优秀作品,尽快让它们发挥实效。”鞍山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表示。

  据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江北区将迭代深化“高校院系联村”行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对接,集聚一批有情怀、有技术、有资金的大学生深耕乡村振兴沃土,用好用活大学生这些“鲜活力量”,让他们茁壮成长为乡村共富路上的现代新农人。(卓璇 王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