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齐发力 沟渠整治夯实农业根基
发稿时间:2024-08-25 10:07:00 来源: 农民日报
辽宁省彰武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一直以来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统筹农业、水利、生态一体化治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抓手,以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干群参与为依托,“点线面”齐发力,全方位推进农田沟渠整治,初步形成了沟相连、渠相通、水通畅的排涝体系,为全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党委统筹,厘清“三条工作线”
彰武县始终将沟渠整治工作作为增进民生福祉、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与解决全县农业农村水灾害、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问题统筹谋划、分步实施。强化责任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救灾分级负责制,细化县乡村三级责任,明确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分工,上下配合、左右联动,形成了县级主导、乡镇主责、村屯主战、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农田沟渠整治新格局。抓住时间线,坚持治当下、谋长远,将当下治理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按照水润阜新、水系连通总体思路,因地制宜采取疏蓄结合等方式,开展蓄水设施工程建设,逐步实现遇旱能浇、旱能保收,遇涝能排、涝不成灾。明确任务线,组织各乡镇和农业农村、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全县排水干、支、毛斗沟及桥、涵、闸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涝区治理方案,科学构建农田排涝系统。目前,全县共打造集中连片3万亩以上农田综合治理示范样板田7个,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农田综合治理示范样板田24个。
坚持分类施治,抓实“四个着力点”
彰武县立足于“防”、着眼于“治”,以补齐农田防洪排涝短板为重点,“塑筋骨”“通脉络”,实现田有沟、沟通渠、渠入河。恢复断点,修复损毁沟渠。组织开展损毁排水沟渠修复专项行动,通过横向拓宽、纵向加深、边沿加固等措施,对过往及今年防汛期间修建的排水沟渠进行巩固提升,并及时修复水毁的方塘、蓄水池等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共修复各类损毁沟渠520公里,修复方塘、蓄水池等水毁设施3座。打通堵点,开展清淤会战。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力为辅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干渠清淤大会战,对农田灌排沟渠内的杂草、淤泥等杂物进行清除,畅通全县干沟“动脉”、支沟“血管”和毛斗沟“毛细血管”。截至目前,全县154条干渠、180条支渠(共计817公里)和1711公里毛斗渠疏浚工作已全部完成。疏通重点,畅通道路桥涵。聚焦解决农田内外桥涵洞、涵管孔等淤积堵塞、水流不畅问题,因地制宜采用V形、U形或其他适当形状,确保排水沟斜度适中并兼顾收集地表水功能,为大型智能农机应用预留空间。截至目前,共完成干线边沟贯通800公里,农村公路边沟贯通900公里。补齐节点,新建排水沟渠。紧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动农田水网疏浚治理,2019年以来,实施高标准农田53.74万亩,疏浚沟渠230.29公里。因地制宜在平洼易涝区合理规划、新建农田排水沟13.34公里,以修建田间排水沟和毛渠为主,与斗渠相衔接,逐级汇入支渠、干渠,形成农田排涝工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田间雨水排不出形成渍涝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2023年彰武县成功实施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带动粮食增产1.4亿斤,农户增收1.28亿元;全年粮食作物产量实现21.48亿斤,较上一年度增产2.56亿斤。2024年,再次新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大豆单产提升工程5万亩,并成功承办了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推进现场会,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久久为功,落实“五个保障面”
彰武县紧紧围绕农田沟渠整治,精准落实五方面保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分项推进落实,确保排涝沟渠长效运行、长久耐用、长治久安。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沟渠治理有序推进。强化宣传保障,通过县级融媒正面发声、村屯广播全面覆盖、条幅展板入眼入心的方式,扩大有效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参与其中,凝聚起建设保护农田排涝设施、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强化实施保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出动人员14000余人次,各类车辆设备6000余台,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为推动任务落实提供坚实基础。强化督查保障,将农田沟渠治理工作纳入对乡镇年度考核内容,组织县督查室会同农业农村、水利等有关部门成立督导组,深入各乡镇一线进行督导,对农田排涝工作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激先敦后,规范日常管理。强化管护保障,坚持建管并重和全域巡护,按照“谁建设、谁管护”原则,全面落实农田排水管网、边沟水渠日常维护工作,组织各村水管员日巡查、周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效解决“无人管”“无人查”问题。
下一步,彰武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水利部部署,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继续以农田排涝工程为抓手,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有效措施,提高农业抗洪能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农田治水、用水、节水的综合效益,着力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