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粮仓的“触电”新生
发稿时间:2024-11-07 10:21:00 来源: 农民日报
走进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的红旗粮仓共富工坊,只见古香古色的院落内摆放着大染缸,挂在长杆上晾晒的蓝印花布随风舞动。身穿红色布艺旗袍的张秀洁边忙着指导前来学艺的村民制作布贴画,边同步线上直播向网友们展示共富工坊的生产场景。
张秀洁是路桥区非遗项目布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传承着路桥普明染织技艺,又名蓝花布印染技艺。2012年,她便创办了这家非遗工作室。巧手上下翻飞间,七零八碎的花布条就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布贴画。随着上门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小小的工作室略显局促。
机缘巧合下,2019年,乘着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的东风,蓬街镇着手改建在小伍份村闲置数十年的红旗粮仓,开启粮仓“新生记”。2022年,当地着手打造路桥区首家以非遗为主打,来料加工与农文旅相融合的红旗粮仓共富工坊,相继引进了布贴画、印染、草编等市、区两级非遗工作室。张秀洁就是最早入驻工坊的非遗手艺人之一。
场地变大了,张秀洁的“创业圈”也随之扩大。她联合小伍份村十余名女能手、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组成创业导师团,面向镇域妇女群众传授技艺。同时,她还努力拓展工作室的社会订单渠道,以分包或集中制作等形式吸收周边妇女参与其中,带动600余人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张秀洁还积极“触电”,通过“云商四季”电商直播载体,顺势推出了以布贴画、蓝花布等非遗手工为主的品牌IP——壹朵文创,并衍生30多种文创伴手礼,很快受到了欢迎。如今,线上直播外加线下互动,两条渠道相辅相成,推动这项非遗技艺在山东、上海、天津等十几个省市落地开花。
张秀洁的非遗工作室越干越红火,吸引了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厂二代”陈真。陈真出生于草编世家,别看是个“90后”,入行已20多年,高中时期就熟练掌握了近千种编织技法,早已达到“工艺师”水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草编技艺传播至世界各地。
蓬街镇当即抛出了橄榄枝,邀请陈真入驻工坊。“陈真草编工作室”开设后,以“非遗+文创”为切入点,安排专业老师在工坊内传授草编技艺,同时将自己工厂里大量手工制作的单子派发至周边村民。“最简单的草编一般10块钱一件,熟练之后45分钟就能完成,一天下来能有100多元收入。”村民陆翠英说,她最看重的是上班时间灵活,顾家、增收两不误。
这当中,罗中秋派上了“大用场”。罗中秋是小伍份村的党委副书记,也是红旗粮仓共富工坊的“红管家”,自工坊建立起,他组织了一支“共富帮帮团”,建立了“红心聚园”党建联建线上信息共享群。这支队伍当起了共富工坊和村民之间的“信息员”,实时传递工坊内工作室的用工需求,向周边农户派单。“我需要采购1吨咸草,玉米皮也要!”刚刚过去的8月,陈真在群里发布了购草需求,接收到信息后,不到半天时间,帮帮团成员蓬街镇退休干部应月丽就助力陈真与3家蓬街当地及附近乡镇的草编生产原料供应商对接上了。
蓬街镇组织员王礼吉介绍,红旗粮仓共富工坊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形成“企业出单-工坊接单-村民做单-联建保单”全链条运营模式,通过“线下授课+线上接单”的模式,吸引了周边600余名群众参与,共开班培训2000余人次,人均月增收3200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实现了“工坊带富”。同时,通过粮仓不断吸引、培育、孵化人才,助力“三支队伍”建设,张秀洁、陈真已被认定为浙江省乡村工匠名师。
在此基础上,蓬街镇还组建强村公司,由3个村集体经济强村和4个薄弱村共同出资。强村公司在“红心聚园”党建联建服务中心组建“蓬来直播间”,通过线上代销、线下直销等方式,助力拓展非遗手工艺品、附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目前累计线上直播80余场次,微店年销售额达112万元,其中村集体及村民分红约80万元。
王礼吉表示,接下来,蓬街镇将以延伸工坊农文旅产业链为目标,盘活周边田园风光资源,结合农业种植和果树采摘,开展各类旅游参观、教育研学、志愿服务、节日庆祝等活动,掀起乡村文旅热潮,并以文旅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工坊产品的销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