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一碗菜”背后的好风俗

发稿时间:2025-01-02 10:18: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不少农村地区,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禁而未绝。一些人家因此口袋空了、亲情淡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逝者葬礼变成生者负担,陈规陋习成为紧箍农村群众的一道“难题”。

  从十人一桌的大席,到一人一碗的烩菜,从东借西凑办丧事,到厚养薄葬待老人,2024年以来,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针对农村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问题,创新探索白事“一碗菜”做法,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助推了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小小的“一碗菜”,如何成为破除殡俗陋习的“利器”?近日,记者前往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冯家楼村,探访“一碗菜”背后的故事。

  从坐大席到“一碗菜”

  “忙活一上午了,大家吃一碗歇歇!”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敬正在忙着招呼客人。

  “以前村里办白事,所有的客人都要到场,吃饭要坐大席,有的酒席会上12到14个菜,一般都是三四十桌,至少500元一桌,算下来一场白事要花两三万元。”村民张庆涛说。张敬接过话茬:“现在我们村办理白事都是一人一碗菜,菜品很简单,一般是普通的肉和菜炖一炖,一碗也就10多元,馒头随便吃,提倡不用烟酒。”

  在安驾庄镇,像这样丧事简办的村庄还有很多。“我们村白事由村里处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高的退休教师和村民代表出面,组成红白理事会,帮助村民操办红白事,既省事又省钱。”冯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李会说。

  然而,“一碗菜”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推行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当时村民们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怕被亲朋好友说小气,落个不孝的名声。李会感触颇深,她带领村“两委”走街串巷挨家劝说,付出了不少努力。

  针对丧事攀比之风,安驾庄镇组织多个调研组,赴全镇70余个村庄走访群众近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制定十条“硬核”标准,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详细规定丧葬用餐标准,一律吃“一碗菜”。

  “白事‘一碗菜’,既顾全了主家的面子,又大大降低了费用。”安驾庄镇民政工作负责人孙红介绍,“一场改革下来,当地村民办丧事花费从两三万缩减到两三千,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

  据安驾庄镇民政部门统计,丧事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共计300万元。孙红介绍,如今,“丧事一碗菜”在安驾庄镇71个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常态化,丧事操办流程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模式化、规范化。

  从“祭之丰”到“养之厚”

  老人去世,“薄葬”仅是形式的简化,“厚养”才更值得关注。

  “一锅饭吃一天、一个菜吃三餐”,是很多农村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从2023年以来,安驾庄镇立足实际,开设了幸福食堂、如康家园,结合全镇推行的“一块田”改革,打造“一块田”养老服务站,村集体将“一块田”经营所得收益用于养老中心的持续运营。养老中心每天为老人提供一荤一素一面食一汤,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一边品味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一边拉家常。

  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的基础上,安驾庄镇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养老中心建有康复室、寝室、澡堂、理发室、洗衣室等各类功能室,为老人提供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医、辅助就业、日间照料、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内容在内的八项“服务清单”,切实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难题。

  随着运营能力的不断加强,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儿童、军属、残疾家庭等人群,增设“以地抚小”小饭桌、“以地拥军”小食堂、“以地助残”志愿队,建成集“养老、托幼、拥军、助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既增进了民生福祉,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在正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室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贺正在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他用“一碗菜”的省钱账单,向群众展示“一碗菜”的工作成效。

  记者了解到,推行“一碗菜”后,以善治家、以孝传家、以德兴家已成为安驾庄镇新风尚,大家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倡导移风易俗。“我们提倡老年人在世时厚养,去世之后薄葬。厚养能使老年人晚年更幸福,薄葬则能省下一些费用,减轻年轻一辈负担,让他们未来的日子能过得更好更踏实。”安驾庄镇宣传委员陈浩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