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山旮旯里烟火旺

发稿时间:2025-01-14 10:25:00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清晨,在贵州凯里市盐井村,村庄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炊烟袅袅升起,与雾气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村子里,游客们悠然自得地穿梭于如画景致中,沉浸在烟火市集里,欢声笑语不断。农户们忙碌于田间、经营着民宿与农家乐,收获满满。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带动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盐井村坐落于香炉山脚下中华医药园旁,距凯里市中心有8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村民们有的在城里买房、有的在寨子里建新房,加上青壮年外出,大量老木屋被闲置。作为一个传统的少数民族村寨,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乡村要振兴如何破局?

  面对这样的情况,盐井村村“两委”班子主动求变。他们一方面多次外出调研考察,一方面召开村民大会听取建议,最终决定,依托“一山、一园、一城”区位资源禀赋,盘活村里闲置资源,发展近郊旅游。

  发展方向定了,想要吃上“旅游饭”,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专业团队运营,一切都是空谈。为此,盐井村村“两委”引进专业运营公司,共同组建成立盐井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闲置资产入股,按照51%比例分红,构建起“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链接机制,形成了由村党组织抓乡村环境治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项目建设、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村民群众具体做事的发展新方向。

  发展思路清楚后,村民干劲也更足了。村“两委”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组长、村民代表等到本市发展较好村、外地示范村考察学习人居环境整治、民宿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用他山之石精琢己身之玉。立足良好区位优势及特有医药资源,盐井村村“两委”班子带头,以苗族文化为灵魂,以村寨生态保护为核心,通过微改微建精提升,盘活10余栋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观田小院、农家乐等。在保持乡土生活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农家菜园、观赏灯光、空调地暖、开放厨房等现代设施,努力将服务做到游客心里;在精提升方面,融入特色民族文化、古朴建筑文化、民俗节庆文化等,在留住乡愁的同时,极大提升游客体验感,通过以“宿”带村让沉睡的“老资产”焕发了新活力。

  民宿办起来后,村“两委”又把眼光放在了特色产业发展上。盐井村种植葡萄历史悠久,过去,受交通制约,商家、游客进不来,产品出不去。2023年,在村党组织带动下,村民通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方式,修缮扩建生产道路,让“农”接上了“旅”,小小葡萄“串”起了村民致富好“钱”景。同时,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引导群众种植其他各类精品水果,发展采摘经济,引客进村。“村里现在有70多户农户种植水晶葡萄500多亩,还有村民种植杨梅、苹果,都很受欢迎!”驻村第一书记唐爱民介绍,每到水果采摘的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非常热闹。

  为给游客提供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和民族风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载体,发动党员示范创建庭院文化、发展庭院经济,并组织群众进行观摩学习,每月进行评比表彰,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良好局面,推动村民从“看客”向“主角”转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容村貌整体形象为目标,该村通过“院坝夜话”“振兴座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共同制定村规,并将乱办酒席铺张浪费、不赡养老人、不执行门前三包、不支持村级公共事业建设等负面行为列入其中,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有了村规后,村民自治力度得到了很大提升,邻里关系和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2023年,我们村成功获得了黔东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资格。”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杰自豪地说,2024年盐井村已经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他相信新的一年发展会更好。

  如今的盐井村,乡村有风貌、有活力,游客有景看、有地玩,村民有事做、有钱赚,村集体有收入、有发展,处处欣欣向荣,这个山旮旯里的小村庄,乡村振兴风光正好。(通讯员 庞小丽)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