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呼唤更多本土人才
发稿时间:2025-01-26 11:07:00 来源: 新华日报
“还有10天左右营地就完工了,今年这里过年可热闹啦,将举办乡村市集,还有表演活动。”1月15日,溧阳市方里村户外营地施工现场一派繁忙,乡村建设工匠朱开生说,营地不做硬质化施工,随地貌起伏,铺设草坪,呈现原生态。闲置农房先加固,再装修,外立面要与周边风貌协调,确保有“乡味”。
今年,江苏要高质量完成“建成100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目标任务。当下,一批像朱开生一样的乡野“土师傅”,正经过规范培训变身乡村建设工匠,为乡村塑形留魂。
泥瓦匠变身“巧工匠”
今年61岁的朱开生,从事乡村建设10多年,被很多村民亲切称为“朱师傅”。“过去,我们被当作泥瓦匠、包工头。没想到临近退休年纪,被称为乡村建设工匠。”他语气中颇为自豪。
什么是乡村建设工匠?2022年,人社部将乡村建设工匠纳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让长期活跃在乡村的本土建设者们有了正式职业称谓。此后,政府“搭台子”,为工匠职业技能提升“铺路子”,经过专业培训、考核成功,一批泥瓦匠变身“巧工匠”。
朱开生很喜欢这个职业称谓,与自己多年坚守的初心一致:精雕细琢,努力做到最好。
10多年前,朱开生结束水产养殖加入乡村建设时,以为就是干工程。他回忆说,那时美丽乡村建设刚起步,各地都在探索。在为溧阳市大山口村建设沟渠时,他直接复制其他村的做法,用水泥砌筑,结果验收未能通过。这倒逼他思考如何将当地特色融入乡村建设,避免千村一面。后来,他拆掉水泥墙,结合该村背靠大山的地势,利用山边小石子和竹子打造沟渠,成了村庄特色景观。
从那以后,一个理念便深植他心里:乡村建设,干的不只是工程,更像打造一件工艺品,要因地制宜,挖掘每个乡村的历史文化。“半路出家”的他开始频繁往建设起步早的浙江乡村跑,通过多跑多看来“充电”,两年时间跑了20多个村。
“乡村建设要做好,学无止境。”去年,朱开生通过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补了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短板,明晰了规范化施工流程。“过去,我们改造农房大多是凭经验,很多概念搞不清。现在农房新建、改造都有参考指南。经过培训,一批乡村泥瓦匠了解了如何采用现代工艺改造农房,带头开展规范化施工,将打造更高质量的农房。”朱开生说。
用匠心留住乡愁乡味
记者在朱开生负责改造的班竹村看到,村庄干净整洁,居民废弃的瓶瓶罐罐,摇身一变成了村中景观墙的装饰,别有一番风味。
“每个村庄都有特色,不能把农村建得像城市。”作为土生土长的溧阳市竹箦镇南旺村人,朱开生一直坚持乡村为村民而建,要贴合村民需求,既留住乡愁又舒适宜居。
“乡村工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乡村的一员,了解乡村、了解村民。”朱开生摸索出一套与村民打交道的方法。村庄建设前,先走访村民,听需求。然后向村民付费收集不用的物件,废砖废瓦废木头、瓶瓶罐罐、旧农具,统统都收。“若不提前处理村民堆积的杂物,施工时容易与村民产生矛盾。这样就地取材,稍作加工,一瓦一罐皆可成景,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避免与村民产生矛盾,还留住了乡村韵味。”朱开生喜欢用原汁原味的乡土物件进行装饰。在他的巧思设计下,一截竹枝就是一个引水管,一截老木头就是一个花盆……废弃物件成了“宝贝”,妙趣横生又不失雅致。
收集好废旧物件后,朱开生会选一个原本脏乱差的地段打造样板。“脏乱差变成洁净美,村民一看,前后对比反差巨大,就希望自家房前院后也这样改,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后续建设施工也顺利了。”他质朴一笑说,最初进场时,有的村民不让施工,后来会热情地喊他们去喝茶、吃水果。
截至目前,朱开生已参与30多个乡村建设项目,其中10多个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参与越多,越觉得倾听村民需求非常重要。想法、设计再好,也要贴合村民需求。”他坦言,早些年在大山口村建设时,打造了一条好看的步道。没想到,步道四周树木环绕,遇到雨天会长青苔,村民反映容易摔跤,他只好紧急返工改为防滑步道。
朱开生用“绣花功夫”建设的陆笪村如今成了网红村。废弃的自行车、石磨、破坛旧罐等老物件被嵌入围墙造景,成了游客来村里旅游的拍照打卡地。村民房前屋后的小块空地,改造成了小菜园,由村民自行打理。
“村庄变美了,游客多了,村民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垃圾不乱扔了,杂物不乱堆了,大家都自觉守护起家门口的美丽环境,一个良性循环正在形成。”朱开生欣喜地说。
激活乡村振兴“工匠力量”
5年前,朱开生在南京房企工作的儿子朱子骏回到溧阳,也加入了乡村建设队伍。父子俩成立美溧建筑公司,每天跑工地,有空就一起去浙江、安徽等地的乡村学习。朱开生手把手将清水砌砖施工工艺教给儿子,告诫儿子“虽然不一定在施工一线干这个活儿,但是要懂,要把工艺传承下去。”
去年,朱开生和儿子一起在常州参加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发现参训人员大都在50岁以上。工匠队伍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做,这让他很忧心。现在,他们公司有100多名施工人员,朱开生想创意、定设计、每天到工地指导施工、把关施工质量,忙得不亦乐乎,希望在“传帮带”中将更多施工人员培养为工匠。“乡村有不少闲置的老房子,如何引入产业、结合产业发展做好改造,是各地发展重点,也是我们下一步在乡村建设中要多思考的。”
乡村建设工匠与传统泥瓦匠究竟有何不同?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副教授黄爱清指导过全省13个设区市的工匠培训。他举例说,原来的建筑类工种有砌筑工、抹灰工、防水工、钢筋工、油漆工等多个工种。乡村建设工匠只分为4个方向开展培训:泥瓦工、钢筋工、木工、水电工,其中泥瓦工就包含了砌筑工、抹灰工、防水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诸多工种的内容,因此乡村建设工匠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全面,一专多能。大家自选方向进行跨工种培训,补足技能短板,施工技术规范和本地乡村风貌特色是培训重点。
“近年来,乡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如果像过去一样由建筑公司承担,很难保住乡村风貌。培养大量本土建设人才,激活工匠力量,有利于避免落入‘千村一面’的窠臼。”在黄爱清看来,过去乡村泥瓦匠,手艺多由师傅带徒弟传下来,对国家各类标准、规范了解不多,施工技艺也参差不齐。未来,乡村建设工匠要成为乡村建设的中流砥柱,为留住乡愁、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已树立目标:到2025年底,全省要培训乡村建设工匠1万名以上,其中“带头工匠”不低于1000名。为发挥好工匠作用,我省将推动工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引导建设单位或建房人优先选择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信誉良好的工匠,依法依规承揽农村建房等小型工程项目,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及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