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念好集体致富经

发稿时间:2025-02-06 10:42:00 来源: 农民日报

  “涂冬仁,年销售业绩提成8880元,业绩评比名次奖1000元……”临近春节,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百余村民欢聚幸福合作社大厅里,分享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

  大厅里的长条桌上,一刀刀剁好的新鲜猪肉堆成小山,一袋袋自家种的生态米装成包,一提提喷香的菜籽油摆放整齐,村民们早早排成长队,开心地签字领钱领米领肉。“真想不到能分这么多红利,我每周开车回来打扫卫生,顺便将社区朋友们订的土鸡和鸡蛋带回温泉城区。”八组村民涂冬仁说。获得分红第一名的村民欧阳慧敏接过一把“红票子”喜不自禁:“太开心了,我家今年分红28360元,一年的努力有了回报。”黄荆塘村八组组长熊荣华介绍,幸福合作社在留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基金后,2024全年分红23.8万元,较上一年多5万元。另外还给每户分发20斤菜籽油、90斤大米、30斤土猪肉。

  黄荆塘村八组是一个“三省十三姓”的移民村落,全组共有30户158人,群众曾长期“坐不到一条板凳上”,早年村里环境脏乱差,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还欠下不少外债。为摆脱发展困境,2018年,八组成立咸宁市首家组级集体经济组织——“黄荆塘村八组经济合作社”,通过村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组30户全部入社,利用丰富的楠竹和茶园,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在销售模式上,合作社探路“朋友圈”经济,村民人人都是“销售员”,按照每只鸡(每提蛋)120元抽成20元的标准。设置奖励机制,对销售额前五名分别奖励200元至3000元,2023年底,“销冠”村民获利达2万元。

  “村民除了田地、山林入股有分红外,组里每年竹林下养的9000只鸡,全靠30户村民来销售,每销一只鸡、一提蛋就能提成20元。”熊荣华笑着说道,2024年共销售7400只鸡,销蛋2000多提共22万枚,年收入达128万元,较去年增27万元。

  被评为“最美奉献户”的“90后”村民刘道林说:“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各显神通。销售组里的鸡、蛋、茶叶等土特产,都在赶帮超。”刘道林作为出纳,见证了村集体经济从零到如今年收入128万元的快速发展。

  通过深挖“林下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黄荆塘村集体经济节节攀升。合作社最初的散养土鸡基地规模约为160亩,蓄养土鸡4000只,当年毛收益约11万元,纯利润约5万元。截至2024年底,产业扩展到鸡舍约350亩,土鸡约1万只,毛收益突破100万元,纯利润约45万元。村民个个成为销售能手,日子越过越红火。

  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搞好村组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一管二化三建设。”熊荣华介绍,“一管”即党员分管各户,10个党员每个党员包保3或5户,管卫生、管发展和矛盾纠纷调解;“二化”即田园公园化,产品商品化;“三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建设,文化赋能建设。同时创新评比机制,每年评出“十美”即最美领头人、最美党员、最美儿媳等,统一颁发证书和奖金。评比5名销售能手,可分别领到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奖金。

  如今的黄荆塘村八组,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和美乡村”的华丽转身。(胡剑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