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乡村运营如何“破题即开跑”?

发稿时间:2025-02-08 10:40:00 来源: 农民日报

  乡村运营如何“破题即开跑”?

  ——浙江宁波奉化区引育“乡村CEO”有三招

  在村里,他们既是规划师,又是宣讲员,既要懂农业技术,又要玩转市场营销,还得操心如何强村富民……这些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六边形战士”,被称为农业经理人,也叫“乡村CEO”。谈及该群体,大家或已不再陌生,近年来,全国多地广发“英雄帖”招募“乡村CEO”,大批有为青年返乡入乡,到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拳脚。

  然而当喧嚣归于沉寂,问题也逐一呈现:单枪匹马如何破局?外来和尚怎么念好本地经?乡村运营到底该如何持久?

  2023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启动“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同年,奉化区作为宁波市试点,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乡村运营师(团队),基本年薪20万元,再算上奖励,5年总收入最高可达400万元,一度引发社会热议。一年多过去了,这些“乡村CEO”发展得怎么样?

  广招严选,挑对人才很关键

  在“乡村CEO”赛道上,浙江探路者众多。事实上,加入者络绎不绝,退场者亦屡见不鲜,很多人一腔热血而来,却黯然神伤而归。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基层政府而言,招引“乡村CEO”早已不是难事,关键在于如何培育,让他们长久留下来,并真正发挥才能。

  奉化在前期已深度调研过一系列“痛点”,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招募不是“海选”,而是广招严选:一方面,相比较引入“外脑”,更倾向于培养和挖掘本土人才;另一方面,坚持“好团队优先、大公司优先、大投资优先”三条原则。

  在西坞街道金峨村,这里的运营团队来自央企“巨头”中铁建城发商管公司,自2024年4月双方“联姻”之后,很快进入“甜蜜期”,成果不断:成功吸引了10余名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人才扎根于此,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超18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每个村情况不同,招贤纳士各有其道。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则更青睐一直扎根当地的“奉化江”团队。村党支部书记陈伦坦言,这个团队土生土长,熟稔村情民情,并在直播电商、宣传策划等方面经验丰富,加上双方理念高度契合,无须多少磨合,就迅速打造出“和美金溪共富工坊”,红红火火做起了奉字号“土特产”文章。

  优先挖掘本地资源,并不意味着对“外来的和尚”紧闭大门,关键是怎么挑对人。溪口镇栖霞坑村的“乡村CEO”陈琳琳就来自福建,2018年底机缘巧合来到村里,果断卖掉老家房车,拉着发小和朋友一起到栖霞坑村创业,一待就是6年。因此,一伙人早就是“新村民”。

  2023年,陈琳琳正式挂帅成为“运营官”。身份一变,视角完全不同。她坦言,过去只需运营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现在有了“乡村CEO”的头衔,就得把目光拓宽至整村发展,必须要跟村集体以及老百姓搞好关系。为了更好融入村庄,她连续举办“雀神大赛”“地瓜王争霸赛”等活动,给村庄祠堂捐音响,还计划在村里办一个乡村大食堂。

  当然,对村民而言,最大的认可来自“腰包儿”鼓起来。随着陈琳琳把民宿、餐厅、美学工作室等新业态相继落地,栖霞坑这个古村落的客流量也被不断引爆。去年旺季时,小村最多一天涌进了3000多人。有人气,何愁没钱赚?有的摆起小摊卖水,有的烤起土豆和芋艿,有的吆喝自家晾晒的农副产品,还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村里一间农家菜店铺,此前年营业额只有3万元,2024年流水进出近30万元。

  因地制宜,找准定位选对路

  一如在“乡村CEO”的人选上深思熟虑,奉化对每个村的发展定位,亦是反复斟酌,不轻易落笔。考虑到并非村村都能搞运营,该区也是综合考量乡村特色、村庄环境、干部能力等因素,按照“村社自我推荐、镇街初核申报、区级实地踏勘”程序,先树试点。目前,已有12个村庄签了“如意郎君”。对这12个村庄,奉化一村一策,根据各自特色,找到合适路径。

  西坞街道庙后周村的“乡村CEO”邬彬旭本是一名陶艺达人,同时也是奉化区非遗传承人,上任后从老本行入手。他惊喜地发现,村里拥有古砖瓦烧制技艺、陶器制作技艺、宁波汤圆制作技艺三张“金名片”,大伙儿一合计,决心就打“非遗牌”——激活闲置农房,打造非遗共富工坊,开发文创产品,将市集、美食、游玩业态有机串联,形成吃喝游玩乐的精品文旅线路。

  说干就干,邬彬旭把村里原来的破旧废弃仓库整装一新,改建成了古色古香的非遗体验基地,联动古砖瓦烧制技艺基地、邬陶工坊、“王妈汤圆”非遗基地,并链接自己的文化资源网,引入优质研学课程。果然,原本冷冷清清的基地,一下火热起来。就像一块磁铁,非遗越聚越多,今年,村里计划再引进6至7个非遗项目,进一步擦亮“非遗主题村”的招牌。

  几乎不约而同,这些“乡村CEO”走马上任,当务之急就是为村子找准定位。尚田街道鸣雁村的“乡村CEO”黄君琳从村名入手做文章,演绎成“烛红束薪,鸣雁于归”,于是建了一座小型婚俗文化馆,带领村民推进“芍药花海”项目,以中国式美学场景为底色,以中国文化故事为线条,目标打造成“一站式”婚庆服务基地。

  另外,喝了多年“洋墨水”的海归女硕士王韩含,自从成为大堰镇谢界山村“乡村CEO”后,把突破口放在做大民宿品牌,打造农文旅特色IP上。她的做法是,为村子量身打造以“唐诗文化”为主题的解谜之旅,把古人谢灵运作主线,让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诗酒文化、六艺射箭等传统中国文化。

  “我们之所以引导‘乡村CEO’因村制宜,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之路,就是要使得运营和招商有的放矢。”奉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挑准人后选对路很关键,因为这决定了接下来要运营什么,不仅方向明确了,给消费者的印象也是清晰的,所有工作也有了“定海神针”。

  资源赋能,扶上马后送一程

  一年多来,12个签约运营的试点村成效显著:吸引了63名专家进驻,累计促成落地项目37个、总投资83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年增收60万元,帮助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1600多人次。细细探究,之所以每位“乡村CEO”都干得热火朝天,秘籍在于奉化打好“三张牌”。

  奉化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乡村CEO”能够大展身手,首先是“政策牌”,解决最难过的“钱关”。此话怎讲?根据规则,他们签约后有3年孵化期,除了每年20万元的底薪,还会依照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增收,按比例给予奖励。除此之外,区里还推出“农业创业贷”等6款惠农金融产品,授信达19亿元,以“真金白银”破解钱从哪来的问题。

  第二张是“服务牌”。对此,奉化专门成立了“乡村CEO联盟”,变孤军奋战为抱团取暖,经常性开展“共富围炉会”等交流活动,有啥好经验、有何好资源,互通有无,甚至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有人互吐衷肠、携手共进。

  对于这种组织带来的温暖,王韩含感慨万分,每次参加完集体活动,都直呼受益匪浅。比如,针对如何利用互联网吸引流量的现实问题,一场“头脑风暴”后,就启发了她探索“线下引线上”反向营销导流,以及达人探村等解决方案,果然引来了网络流量。

  第三张牌就是打好“合作牌”。乡村运营并非简单办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资源支撑,光一个“乡村CEO”自然难成事。对此,奉化不遗余力,借助高校智库资源,成立浙江农林大学季宗富乡村运营研究团队奉化工作站,通过举办运营方案赛马比武、主题沙龙、实践能力提升实战培训等系列活动,推动校地之间良性互动、村庄之间共同成长。

  “运营乡村并非一蹴而就,‘乡村CEO’关键不是引,而是在于育。”奉化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短短一年多时间,12个试点村已各自迸发出满满活力。下一步,奉化将继续以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方式积极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新路径,出台系列支持举措,培育高水准的“乡村CEO”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方堃)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