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稿时间:2025-02-10 10:29:00 来源: 农民日报
日前,在贵州省召开的两会上,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黔东南素有种植油茶的传统,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油茶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高位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及创新驱动,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从种苗繁育、油茶栽培,到产品加工、品牌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投入。这不仅确保了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据贵州省人大代表、天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彭子培介绍,作为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天柱县通过创新主体培育、强化要素支撑和扶持创建品牌等措施,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来自毕节市七星关区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雷雨代表认为,要想让产业不断释放富民效应,需要不断从科技服务、金融支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让更多农户参与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
产业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土壤。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安勤代表所在的土肥系统积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把开展好第三次土壤普查作为守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底线任务的重要抓手,顺利完成所有土壤表层样、剖面样采集、数据校核及验收工作,全市耕地质量提升了0.05个等级,筑牢良田“根”基,守住了粮食生产命根子。
小小的一粒种子,一头连着国家大计,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楷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介绍,近年来,作为全国水稻制种大县的岑巩,聚焦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和保障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锚定种业强县目标,坚持把水稻制种作为“一县一业”、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从省级层面科学规划布局,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高水稻制种‘中央政策性保险’保额,保障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陈龙建议道。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的内在需求。2024年,贵州省政协常委、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党委书记石仕云基于对场河村、亮寨村等6个村寨的实地走访调研,从改善民生、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入手,通过落地落实“三议”工作法自治促和谐、“手艺+产业”带动就业增收、“姨嬢三治”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创新治理“三部曲”,为民族村寨带来了一番新气象。
“在改善民生上,我们通过依托66个‘事管委’,建立健全村民组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在传承和发扬毛南族群众传统议事规则——‘议榔’的基础上,将其与村民小组议事决策机制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民党员为主,普通群众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完善村民动议、村委商议、乡镇决议的‘三议’工作法。”石仕云说,这不仅有效发挥了村民自治和村民小组作用,也推动了全乡民族和谐稳定发展。
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铜仁市德江县疾控中心主任苏俊代表认为,要解决贵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诸多难题,要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完善着手,同时加大医疗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结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