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返乡显身手 田野逐新梦

发稿时间:2025-02-11 10:29:00 来源: 农民日报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四川省阆中市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产品加工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激励各类人才重新返回乡村田野大显身手,呈现出乡村振兴生机勃勃的喜人势头。

  2024年,阆中市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争取中央、省级政府财政资金200余万元,开展以种植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业大户、农机手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负责人等群体为重点的各类农业培训班12班次,共计培训616人,为全市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黎兆广:闯出生态产业链

  “整整8个年头了,回乡务农这些年很辛苦,但也收获满满。”曾在外搞过多年工程的水观镇金龟庵村村民黎兆广如今铁了心搞农业。

  流转300亩水塘、种植60亩优质沃柑、养殖2万只肉兔……从包工头变身种养大户,年近半百的黎兆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老黎采用兔场肥料用作果园生态肥料,稻田养鱼和有机大米相得益彰,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循环的新模式。”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赵映波评价。

  刚刚过去的2024年,黎兆广利用70亩水田发展稻田养鱼,仅3万斤大米就收入近30万元;沃柑虽是小年,仍然收入10余万元;稻田养鱼通过饲料比调整,既提高了成活率又降低了成本,收入达10万元。

  “目前大米售价为每公斤近20元,取得绿色认证后会更高,加上卖鱼收入就更可观了。”尝到甜头的黎兆广计划扩大稻田养鱼规模,同村的刘庆猛等5位种粮大户也决心跟进,2025年水观镇稻田养鱼有望扩至上千亩。

  扩大规模后,销售困难吗?“没问题,如今人们把健康看得越来越重,只要是绿色生态的优质农产品,往往都一货难求。”冬至过后,黎兆广尝试网上卖米,个把月时间就卖出几千斤大米。

  元旦期间,几位在省城工作的阆中籍文化人造访金龟庵村,打算把黎兆广发展循环农业的故事拍成宣传片。“真能拍片引流的话,我们还可以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城里人吃上生态大米。”黎兆广说。

  张大波:驾着农机走天下

  在仪陇、南部、阆中三县(市)交界片区,燕子山村的张大波是当地公认的能人,不但流转600余亩土地种粮,每到农忙时节就驾驶大型农机北到吉林、黑龙江,南到两广,西至陕甘……几年下来走遍了半个中国。

  刚过不惑之年的张大波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娃儿,但35岁以前进工厂、搞生意、跑运输……基本上没碰过农活。2017年,张大波回到家乡流转了100多亩土地。

  “种这么多土地,离了农机玩不转。”张大波第一年就花5万元买了1台耕地机,轻轻松松干完了农活,还捎带着帮左邻右舍耕地赚了几千元。

  “百十亩地一年才赚几万元,农机服务来钱快,何不多下功夫?”于是脑子活泛的张大波置办了近10万元的收割机,当年秋天不但为水观镇乡亲服务,还帮周边几个乡镇和仪陇、南部等外县服务,短短一个月就收获纯利将近5万元。

  尝到甜头的张大波从此两手抓,一方面逐年扩大种粮规模,另一方面置齐配全农机设备,无人机、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秸秆还田机……2019年,张大波头一次出川,从此跨省从事农机服务就成为创收主业,几年间摸索出一套农机服务的“窍门”:国庆之后,先在黑龙江开始收割,随即转战吉林,然后是河北、河南、安徽……如今的张大波每年有20多万元纯收入,儿子张淋也成了农机手。“就得有情怀、爱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否则现代农业干不起来。”

  拥有全套农机设备的张大波年年添置新机器,大型农机几乎两年一换,为啥?“现代农业,投入大才能收获高。新机器车上都有空调,马力大、干活快、人舒服,所以每年都买最新款。”张大波自信满满,只要保持设备完好,仅在黑龙江,十天半月就能挣五六万元,绝对不会亏钱。

  任碧芳:从开发商到农场主

  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任碧芳一门心思想摆脱农民身份,曾开过制衣店、干洗店,也搞过房产开发……四季农场主任碧芳回忆往事五味杂陈:当年一门心思想离开农村,谁知打拼几十年还是回归土地,人生就是这样奇妙。

  任碧芳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在镇上从事房地产开发,10年不到就在水观镇置下10多个商铺店面,成了乡亲们眼里的成功人士。2015年后,房地产行情变差,门面租赁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就在一筹莫展时,两口子猛然想起:几年前在老家流转的100亩荒地一直闲置,冥冥之中却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

  “我们是从农村出来的,大不了再回去讨生活。”丈夫陈松柏一席话给了任碧芳信心。2016年春天,在外打拼了20多年后又回到黑土地村,夫妻二人从零开始:先是买入优质耙耙柑种植,随后引入蜂糖李、水蜜桃、精品柚、冬草莓……“还是农业农村局和镇里领导看得远,先建议搞成生态体验果园,后来又实施种养结合提高效益。”任碧芳回忆道,“多亏科教站要求我们坚持用有机肥种水果,帮助选择优质品种才有了今天。”

  “农业农村局帮助建冻库、蓄水池,才让我们更有底气。”正忙着修枝施肥的陈松柏说,“我们几年时间就能够翻身,既赶上了体验农业这波风口,又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

  如今的四季农场花常开果飘香,春品香杏、樱桃,夏尝蜂糖蜜李,秋有葡萄、红提,冬摘柑橘、草莓……前来游玩的城里人络绎不绝,仅2024年就有上万人次。目前,果园已经扩大到300多亩,每年喂养上千只鸡鸭,近百头黑猪、山羊,又投资20万元开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体验馆,最多的一天就接待了近200名游客……“四季农场不但吸引城市居民来体验生态田园农业,还起到了带动销售周边农副产品、增加当地村民收入的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推广探索。”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强说。

  “种植观赏水果、养殖散养土猪、开办农家乐,我们下一步还打算搞品年猪体验项目,让城里人真正感受乡下生活。”今年元旦期间,忙得不亦乐乎的任碧芳心里喜滋滋,再干两三年就能彻底还清债务了。

  无论是黎兆广,还是张大波、任碧芳,他们用回乡创业的实际行动说明: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侯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