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荒坡披绿 “棉花”盛开

发稿时间:2025-02-15 10:41:00 来源: 农民日报

  在贵州省普安县,高耸入云的美人山,其实一点都不美,从来示人的一面都只有凶险的悬崖绝壁。山脚下,西米河淙淙流过,对岸是大面积荒坡。沿着荒坡盘旋而上2公里,就是高棉乡棉花村。

  棉花村面积8.3平方公里,住着318户1400多人,耕地有1378亩,人均不足1亩地。如果只从地里刨食,莫说乡村振兴,脱贫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些人家世居在易发地质灾害的高山土坡下,纵然知道有安全风险,但也只能望天长叹,因为贫困而无法挪窝。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6年来,公安部持续帮扶普安县,先后选派3名民警担任棉花村驻村第一书记,一棒接着一棒干,从“输血”到“造血”,引领村庄“蝶变”。

  去年下半年以来,棉花村砂糖橘基地的金秋砂糖橘、脐橙、沃柑等陆续丰产上市,果农抢抓时令忙着采收、销售。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4万元,于2019年种下100亩金秋砂糖橘,是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第一任第一书记田智在任上落地的项目。如今,规模已经发展成250亩。

  村民陆海经营的果园鲜果产量基本都在10万斤左右,产值40多万元,每年带动本村及周边务工人员达400多人次,工人每天工资120元,忙的时候一天至少有20多人干活。销售方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本不愁卖。陆海的儿子陆毅然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看到家里果园收成好,便辞职回家帮忙,负责维护和拓展水果销路。

  陆毅然还参与到棉花村“两委”的工作中,带动群众加入水果种植产业。村民韦虎就是从最初观望到尝试的第一人,他在去年种下10亩脐橙,前些天一直在忙着采摘、销售、打包、装车。

  村里的能人陈仲明在坡地上试种了18亩黄金百香果。由于河谷地带较热的小气候,百香果果肉香甜、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欢迎,供不应求。

  陈仲明经营果园有一套,他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百香果架下的杂草都是人工清除,还特别注重产品的礼品包装盒设计,以方便客人馈赠使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果香四溢,前途无量”。

  对黄金百香果的未来,陈仲明十分看好,信心满满。为此,他决定在今年扩大规模,向村民租88亩地用于种植,“这不仅能增加村民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作为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第二任第一书记陈飞引进的致富能人,陈仲明已将自己的事业融入棉花村的振兴发展。由他负责管理经营的棉花村大白鹅养殖基地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去年12月,大白鹅养殖基地就一次性销售2000多只鹅,卖了8万多元。

  这个养殖基地,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投入95万元启动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这笔资金,又作为棉花村集体投资入股的方式,每年以5%的比例参与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另外,基地有两名村民固定做工,收入稳定。

  截至去年12月中旬,年产值已达50多万元。陈仲明说,相较大鹅销量,占比较重的还是鹅苗输出效益更好。

  除了大白鹅,棉花村的肉兔养殖也已兴起。公安部派驻棉花村第三任第一书记王政阳全力推动村里的肉兔养殖项目,引进成都老板李文彬、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理事陈志祥,顺利盘活此前养殖长毛兔后闲置的6栋厂房,养殖肉兔4000多只,专业培训同步开展。

  去年4月,中国畜牧业协会乡村振兴科技下乡行动暨兔业分会养殖技术系列培训在棉花村举行,将养兔成功的必备条件、仔兔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提高母兔繁殖效率等知识技能传授给村民,还有黔西南州内及四川、山东、新疆、河南等地兔业相关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养殖人员、致富带头人等150余人现场学习。

  目前,棉花村的肉兔养殖已解决4名村民固定就业,养殖业务已拓展到隔壁的冬瓜村,新建了兔舍12栋,现存栏4800余只。“肉兔繁殖力强,成长周期短,产量高,主要销往重庆、成都等地……”李文彬表示,正在探索建立入户养殖、销售分红及产品深加工模式。

  荒地变良田,荒坡变果园,资产变资源。产业兴旺,直接推动村民转变观念、开阔眼界,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如今的棉花村,正在不断经历一次次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就像一朵朵绽开的棉花,美好而温暖。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