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柿子销售旺 种植户腰包鼓
发稿时间:2025-02-16 10:09:00 来源: 农民日报
2月上旬,一颗颗色泽艳丽、饱满圆润的铁柿子挂满枝头,农户们穿梭其中,采摘、分拣、装箱、装车……这些忙碌景象,为东北地区的寒冷天气增添了一抹热闹喜庆的色彩。
这些场景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柿子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铁柿子的销售旺季。
铁柿子又叫“铁皮西红柿”,属西红柿的一种,但较普通西红柿个头偏小,颜色铁青,具有个头适中、花色条纹好看、果实硬朗和耐储运等特点,绿色的种子镶嵌在果瓤里,吃起来酸甜可口,近年来成为普兰店区一张重要的乡村产业“名片”。
普兰店区安波街道米屯村背依大连市区水源地碧流河水库,水资源纯净充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无法发展工业产业。30多年前,当地百姓便开始尝试种植铁柿子,并获得成功。
虽然该村种植铁柿子已有几十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却因其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制约了铁柿子产业发展,村集体收入也受到影响。记者了解到,2021年,米屯村集体经济收入仅为1.5万元。
2022年以来,米屯村积极探索党建联建发展新路径,完善组织体系,做优做强产业链,描绘出一幅“党建红”与“产业兴”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米屯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作告诉记者,为破解铁柿子产量不足、品牌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村党支部创新思路,通过跨村联建扩大产业规模。“我们以米屯村为产业中心村,联合本地及其他街道的16个村,成立‘铁柿子产业联合党委’,并采取‘产业联合党委+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开发市场等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取长补短、联产联销,注册了‘莲城米屯’商标,实现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双提升。”
2024年,《辽宁省农学会关于公布2024年辽宁农业品牌评选结果的通报》显示,普兰店区“莲城米屯番茄”成功入选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
目前,全村有876栋铁柿子大棚,占地面积近2500亩,年产量达4000多吨。2024年,米屯村人均收入近4万元。
去年12月,在安波街道的统筹下,米屯村与北京新发地市场和上海江杨大市场签订了铁柿子销售协议。每销售一斤,村集体就有0.5元的收入,这成为了米屯村拓展销路、强村富民的又一路径。
随着铁柿子产业在普兰店区的落地开花,如今,铁柿子产业发展以米屯村为核心,辐射安波街道以及周边三个街道共20个村,新建和改扩建铁柿子大棚近2000栋。
产业兴旺带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以往的“冬闲”也忙了起来。“春节前后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平均每两天就要采摘一次,每次能采摘八九百斤,采摘下的新鲜柿子经过分拣、装箱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后,马上被运到我们周边的各大商超和农贸市场。”丰荣街道北台村铁柿子种植户王军说。
与米屯村类似,北台村也因为铁柿子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鼓了腰包。记者了解到,目前北台村的铁柿子总种植面积已有30多亩,采摘期将一直持续到5月,年净收益可达100万元左右,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增收致富道路。
除了丰荣街道外,星台街道也紧盯市场需求,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铁柿子规模化种植中来。
“街道现在共有铁柿子大棚176座,占地422亩,年总产量600万斤,年收入1800多万元,产品销往黑龙江、吉林以及省内各地。鲜甜可口的铁柿子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也为我们街道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星台街道办主任姜宁介绍道。
据普兰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平仁介绍,普兰店区现有铁柿子大棚2100余个,占地3800亩,产量1.1万吨,产值约1.1亿元。